生活報11月17日訊 未取得商品房預售許可證,便采取內部認購、收取誠意金等方式變相銷售房屋,今年以來,哈爾濱市8家開發商因違規售房被罰款280萬元。
據哈爾濱市執法局房產管理監察大隊介紹,檢查中發現,部分開發企業為變相銷售通常采取以下幾個形式誘導購房者,即把取得使用權的土地用圍牆圈起來,蓋起售樓處、擺上誘人的模型,開始預售房屋並收取定金;還有部分開發商為了規避法律,不惜采取內部認購、認定、登記、選號、收取定金、誠意金、發放VIP卡等形式實施違法預售;有的開發商分期開發,卻用一期的《商品房預售許可證》來蒙騙購房者,開始預售二期以後的房屋。
執法部門提醒市民,購房要核實好開發商的相關手續,以免自身權益受到侵害。市民如果發現違規售房行為,也可以舉報,電話為:84219229。
開發商一次性甩賣15套房
從今年初開始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已經發力,不久前哈爾濱市道外區一家新樓盤竟然低於市場價將15套房子“甩賣”給一家房地產中介。背景是因為房子賣不動,開發商手裡沒錢急需現金周轉所致。而接盤的二手房中介今年已經遇到多個這樣的“客戶”。業內人士分析,今年以來房地產市場的“寒冬”促使開發商“洗牌”格局初現,小房地產商目前已經處在十分危險的境地。
“道外繁華位置,每平方米僅6300元。”不久前,哈市一家二手房中介公司買下了開發商低價甩賣的15套新房。“當時感覺有點不敢相信,因為這棟房子周圍十年以上二手房的價格都超過6500元,周邊新盤價掐更是在7500元左右。我以為對方是開玩笑。後來纔知道,因為開盤後房子賣得不好,開發商急需用錢,纔將房子用賣。”該房產中介老板16日對記者說。
“如果不是為了及時回籠資金,怎麼能以這麼低的價格賣給中介公司呢。”這處樓盤開發公司的劉經理說。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這處樓盤的位置處於道外區最繁華地段,進入9月份以後,樓盤銷售用上了各種促銷手段,但是賣得仍然不好,有時兩三天都不能成交一套。“樓盤竣工後還有一些收尾工程需要錢,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只能把部分房源一次性低價甩賣給中介公司,以快速回籠資金,先把這一關挺過去,剩下的還可以慢慢賣。”劉經理說。
新樓盤降身價主動找中介
15日,哈市市民劉慧慧在道裡區顧鄉大街一家中介公司求購二手房,沒有想到,經紀人卻主動向她推銷起了一些新房芋。
劉慧慧說:“經紀人說有兩套位於群力附近小戶型,各方面條件和價格,和我求購的二手房相差不多,如果看中了,可以介紹我到售樓處直接簽合同。並且,經紀人很直接地告訴我這是幫著開發商賣房,開發商可以給他提傭金,並不增加我的購房成本。”
記者走訪了解到,個別中介公司的經紀人手中確實有一手樓盤現房資源。一位經紀人對記者說:“這在行業內已不算什麼秘密了,如果幫著把房子賣出去,開發商最高可以給我們提到房款的1.5個點。”
本地小地產商將陷困境
寒冬時節,房地產市場調控效果已經顯現,哈市諸多樓盤在明裡打折促銷的同時,暗地裡已經開始降價銷售。在利民開發區,幾家樓盤的價格已經回歸到了兩年前,甚至低於樓盤成本價。呼蘭區一家樓盤的開發商對記者說,現在是真正的量價齊跌。
16日,哈市房產研究所專家告訴記者,道外樓盤低價“甩賣”只是哈市房地產市場“洗牌”初現的跡象。哈爾濱本土的一些小地產商,經歷了這輪房產調控後,能否在市場立足都很難說,根本問題就在於資金實力。一旦市場出現變化,需要資金支橕時,毫無品牌與規模可言的小開發企業便難以為繼,會很輕易地被大浪淘沙。
這兩年群力、哈西等新區內開發的樓盤眾多,競爭較為激烈,目前一些不降價的樓盤多是品質較好、有一定口碑的項目,像這樣的樓盤打的是品質牌,而不會在價格上做過多的文章,他們認為降價就是在降低品質,也會犧牲老業主的利益。而相反的沒有任何特色的樓盤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必然會沒有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