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18日訊 2009年夏天,在轄區民警的多方努力下,道外區建宏街終於亮起了路燈,而控制這5盞路燈的電閘就裝在王立芝老人家中。此後的兩年多時間裡,王立芝老人輕易不離家,她每天伴著日出拉閘,看著日落送閘,在讓居民回家的路准時亮起來的同時,更保證了路燈用電不被浪費。
王立芝老人今年65歲,曾在道外區火車頭街道辦事處東鐵社區的委主任崗位上工作了8年。2007年,從委主任崗位上退下來的她仍一心惦記著社區居民的生活。王立芝居住的這片平房共有200多戶居民,40多年來居民出行必經之路就是建宏街,但在這條長約500多米的街路上卻一直沒有路燈。摸黑出行不僅給居民帶來不便,也給周邊治安帶來隱患。2009年夏天,在和相關部門溝通協商後,轄區民警在建宏街上安裝了5盞路燈,但由於路燈耗電也要由民警買單,居民擔心路燈因早上關閉的晚而造成浪費,誰來按時點亮、關閉路燈成了居民要面對的關鍵問題。王立芝老人得知這一情況後,主動要求將控制路燈的電閘裝在自己家,從此兢兢業業地做起了一位“守閘老人”。
采訪中記者得知,夏天時王立芝要在3點多起床,將電閘拉斷後再回到床上補一覺,而無論晚上有什麼重要的事,她也要在天黑前趕回家將電閘推上。老人居住的房子要自己燒火取暖,兩個兒子多次要接母親到自己家中過冬,但因為不放心建宏街上的5盞路燈,王立芝老人一直堅守在電閘旁。
今年9月,與建宏街相隔百餘米的四海路也裝上了5盞同樣的路燈,王立芝看到每晚居民能自己將路燈閘門推上,卻很少有人在第二天早上及時將閘門關閉,看到透亮的天路燈還亮著,老人為浪費的電心疼不已。隨後老人找到居住在四海路上的妹妹一家,經過商議,妹妹、妹夫也加入到“守閘”行列。每天太陽昇起時,起床查看路燈是否關閉,已成了妹妹一家人的義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