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11月18日訊 11月17日,“東北五校聯合招聘會”在哈市舉行,首批90後大學畢業生進入職場,記者采訪了一些大學生的個性求職路。
簡歷變成一張紙優勢表現出來最關鍵
此次招聘會在哈爾濱工業大學舉行,是哈市首場綜合性大學生就業招聘會。記者在“東北五校聯合招聘會”現場,看到90後大學生手持的簡歷不再是復雜花哨厚厚的一本,而是一張附一寸照片的A4紙就概括了自身情況。
90後大學生求職不但簡單,還充滿個性。 “愛科研,也愛搞怪,我是技術達人,我是愛挑戰的90後……”“‘親’,錄用我省時省力省培訓”……這些流行用語也都出現在了大學生的簡歷上。
“招聘單位到招聘季節時都會收到幾百甚至上千份簡歷,每份簡歷的關注時間可能只有幾秒鍾,所以把求職意向和自己的優勢突出表現出來纔是最關鍵的。”哈爾濱工業大學碩士生張楠曦告訴記者。
網上查找信息現場有針對投遞簡歷
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究生王鑫在天津摩比斯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的招聘臺前排隊等候,她告訴記者,這家公司是一家韓國外企,她這次來主要就是衝著包含這家企業在內的四五家外企。
去參加招聘會之前,王鑫根據招聘會在網上公布的用工企業名單,查找了一些自己喜歡單位的情況。她說,求職已經不再是盲目參加現場招聘會,而是對招聘企業先在網絡上做摸底調查,覺得不錯的纔會有針對性的投遞簡歷。王鑫覺得,投遞太多的簡歷,也沒有太大作用,找到自己喜歡的就好。
在現場的一些企業招聘負責人說,90後的大學生,從小就接觸電腦,他們更習慣網絡溝通。在找工作的時候,也充分利用了網絡,不僅在網上查找用人單位信息,還熱衷於通過微博、QQ等方式求職。很多單位還在微薄上開闢了“微招聘”平臺,讓學生用140字概括自己的求職信息。
找工作興趣最重要跟隨企業多場招聘
“嗨!這回招聘有什麼職位啊?我再投個簡歷給你們!”黑龍江工程學院的小謝和一家汽車制造企業的招聘工作人員肖先生打招呼。“你怎麼又到這兒來了……”肖先生說。原來小謝和張先生已經不是第一次見面了。
“我就是學車輛制造專業的,而且還在哈飛實習過,有工作經驗,只要能讓我進公司做相關的工作就行,我不要求薪水、不要求職位,你就幫我通融一下吧!”小謝央求著肖先生能接受她的簡歷。但由於畢業院校不符合該公司的要求,最終還是被拒絕了。但是,小謝表示還會繼續跟著這家企業轉戰到下個招聘會現場。
“我上次特意跑到沈陽去參加這個企業的招聘會,雖然當時接收了我的簡歷,但是工作人員直接就告訴我不可能被錄用,因為我的學校不是‘211工程院校’的”。後來,小謝在網上查找該單位招聘會的信息。只要這家企業參加的招聘會,小謝都要去。
小謝說,她就是喜歡汽車制造行業,覺得找工作,開心和興趣是最重要的。如果找不到自己喜歡的工作,寧願選擇讀研或者找其他的出路。
獨生子不願離開家放棄北京就業機會
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的王南,明年研究生就畢業了,所學的是機械專業,在眾多招聘單位來說很搶手,但是他僅僅投出了2份簡歷。小王告訴記者,他並不想去離家太遠的地方工作,“我是獨生子,家裡肯定不願意讓我遠行,希望我能留在他們身邊,畢竟自己一個人在外地生活挺難的”。
最近由於頻繁參加招聘會,家裡人索性做了一條死規定:畢業後一定得留在哈市工作。小王告訴記者,其實就他的專業其他城市發展前景比在哈爾濱要好,城市條件也比哈爾濱優越,有北京等幾家公司都願意接收他,工作和待遇都不錯,但一想到“家規”,他就不敢簽合同,怕父母責怪。
找工作像旅游每次都得千餘元
在招聘現場,記者發現很多大學生只是走馬觀花般瀏覽企業用人需求。哈爾濱理工大學小周告訴記者,參加招聘會主要是了解一下現在企業用人需求和薪酬情況,並不急於馬上找到工作。
和小周一樣想法的還有來自佳木斯大學的幾名同學。他們並不急於找工作而是多了幾分悠閑,逛了一個多小時後也沒有投出一份簡歷。小周對記者說:“看看企業用人需求的情況,我們也是為了有個好發展嗎!”她告訴記者每次參加招聘會的費用都要上千元,找不到工作就當旅游了,都是自己打工掙來的,現在不能再讓父母拿錢了。
小周告訴記者,現在還沒到“最後時刻”,還有時間挑選企業,如果到明年4月份還找不到合適的,到時候再隨便簽一家先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