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出租車司機期待時距並計收費。

乘客對“拒載”妥協,上車之前先問司機拉不拉。

管理部門已對哈站周邊等出租車拒載高發地段加強監管。
“難產”的聽證會
東北網11月21日訊 出租車時距並計收費雖被社會各界關注多時,但其關鍵步驟價格聽證會尚未立項,何時實行目前還沒有定論。
當冰城人剛度過了近50年來溫度第二高的半個月暖冬,一場落地成冰的降雨和昨日姍姍來遲的降溫,讓站在寒風中長時間等候出租車的市民再次感受“一車難求”。一個並不陌生的詞匯也再次成為眾人議論的焦點——時距並計。
這個曾作為解決哈市出租車拒載“良方”的舉措,似乎即將塵埃落定。去年,媒體報道稱哈爾濱出租車將從去年10月1日起實行時距並計(即低速等時)的出租車計費方式,但至今並沒有實行。
據記者調查,哈爾濱市相關部門在“硬件”方面已經做好實行時距並計收費的准備,出租車已經更換了新的計價器,而時距並計的資費標准也已被一些媒體披露,即從時速低於12公裡時開始計時,每5分鍾按1公裡標准計費。可由於出租車的資費涉及市民利益,不可能由某一個部門決定,需要多部門聯合出臺。而相關部門在采用什麼辦法征求市民意見的問題上還在研究。有關管理部門認為,實行一種新的計費標准需要舉行聽證會,廣泛征求社會各方面意見。而且,立項後,需要約半年的時間對資費標准進行調研。因此,近期之內,哈爾濱市不可能實行出租車時距並計的收費方式。負責聽證會事宜的市物價局相關人士也表示,還沒有計劃召開這方面聽證會。
就在10日降雨之前,一些出租車司機還表示乘客太少,活兒不好乾。上周四傳來降雪的消息後,出租車司機就盼著雪後降溫,快些進入出租車的“旺季”,而市民則害怕在寒冷的天氣裡站在路邊被一輛輛出租車拒載。
從本月起,市交通局出租車管理處加強了對出租車的監管,20多天來市民對拒載的投訴明顯下降。但有關人士也表示,擔心天冷、降雪以後,拒載的投訴量會反彈。為此,“時距並計”這個一直被當作解決“拒載”問題的辦法,也再次被人們所關注。而且,哈爾濱市出租車因季節產生的供需矛盾存在多年,出租車管理部門對“時距並計”的實行也准備了多年。他們認為,“時距並計”是比較科學合理的計費方式,也能讓出租車司機從主、客觀上都減少拒載行為。
抗拒與期待
人們對於時距並計的收費方式有著截然不同的立場和意見。在抗拒和期待中,更多的是希望相關部門在促進道路暢通方面下功夫。
對於時距並計的收費方式,人們的態度並非涇渭分明。
記者隨機調查了幾十位市民,這些市民都不希望出租車收取“時距並計”可能產生的“等時費”。家住香坊區、單位在友誼路的市民李文告訴記者,她上下班長年打車,不希望收“等時費”。根據她的經驗,上下班如果不堵車需要25分鍾左右,但一到冬天就經常遇到堵車,堵車嚴重時路上需要1個半小時。尤其是二環橋堵車最嚴重,堵到橋上就下不來,如果收“等時費”,她上下班的成本會增加很多。如果真的開始“時距並計”,她就需要考慮還能不能打車了。市民楊家瑞也認為,拒載的多數原因是出租車司機不願意去堵車路段,是道路資源不足所致,屬於“硬件”問題。如今“硬件”還沒徹底解決,又想在“軟件”上做文章,這分明是打車費的“曲線漲價”。即便進行價格調整,也應該政府、乘客、出租車公司共同承擔,而不是全由乘客來“埋單”。
哈爾濱市最佳出租車駕駛員薛守平表示,許多出租車司機對時距並計的收費方式特別期待,因為這既可以解決拒載問題,同時也是比較合理的收費方式。因為出租車在低速行駛或堵車時,也是在為乘客服務。比如在嚴冬,堵車時乘客也是在車裡取暖了,收費是應該的。如果實行了這種收費方式,出租車司機看到前方路段堵車還可以和乘客商量,乘客不樂意交“等時費”,可以選擇下車步行,出租車則可以到其他路段繼續拉活兒。對於一些乘客擔心在雪後路滑時打車會多花好多“等時費”的疑慮,薛守平則認為應該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問題。有關部門應該在清理冰雪、促進道路暢通方面多做些工作,減少“等時費”產生的幾率。同時,出租車司機也應該注意提高自身素質,通過提高服務質量讓乘客感覺“等時費”花的值得。
可同為出租車司機,他們中的一些人卻擔心時距並計收費以後,打車成本的提高會減少打車者的數量,而一旦出現堵車,乘客可以隨時下車,出租車卻只能堵在那裡不動。哈爾濱理工大學教授楊文超認為,國內很多城市很早就實行了出租車時距並計收費。哈爾濱市要借鑒它們的經驗教訓。拒載行為的出現,大多是因為出租車司機認為不掙錢。哈爾濱市在出租車收費政策制定上,要采取措施保護好出租車經營者的利益,只有這樣纔能更好地保護消費者利益。需要管理部門加強管理、出租車公司加強教育,政策、教育、懲罰三方面相結合,纔能有效解決目前“打車難”的問題。其中要解決好上述那部分出租司機的疑慮。
由此看來,各方面不同利益的調整還需要磨合,實行時距並計還有許多細節需要破解。
“時距並計”喜懮
以前每天都遭遇拒載的沈陽市民林曉政,現在基本碰不到拒載了。而大連市民張大力則還和以前一樣,打10次車能遇到兩三次拒載。同樣的時距並計,不同的效果,其背後的原因值得哈爾濱市分析、借鑒。
哈爾濱市出租車“時距並計”雖未定日程表,但國內很多城市卻早已施行。這些城市的初衷也多是為了解決因道路不暢產生的拒載問題,但從實踐效果看,效果明顯有之,收效甚微亦有之,它們的經驗與教訓都值得哈爾濱市借鑒。
在東北的大城市中,沈陽市實行出租車時距並計收費後效果較好。沈陽市民林曉政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他的單位在沈陽市三經街上,這條街上信號燈較多,是著名的“堵車路”。從他家打車到單位只需起步價8元錢,由於距離近、又堵車,以前他每天都能碰到拒載,但自從施行出租車時距並計收費後,現在基本碰不到拒載了。時距並計後多支出的打車費用還是能接受的。他遇到堵車最嚴重的一次,從家到單位是花了12元打車費,而多數時候是9元錢。比以前只多花1元錢,但打車順心多了。
沈陽市交通局出租辦主任張洪波介紹,沈陽市是從去年6月30日開始實行出租車時距並計的。收費標准是時速低於12公裡,每3分鍾收1元錢。在實行新的資費標准前,做了充足的准備工作。由於市質監等部門全力配合,全市17000餘輛出租車只用了15天就完成了計價器調整工作。調過計價器的出租車上都貼有新價格標簽,除了起步價3公裡8元外,還有“時距並計3分鍾1元”的字樣。紅底白字,很顯眼。在計價器的顯示屏上,如果時速低於12公裡和停車時,等時的一項就會顯示“低速”兩個字,後面是時間,以秒為單位變化,在給乘客打印發票中也會有明確的等時時間。
沈陽市的出租車司機劉長斌介紹,自開始收等時費,乘客量並沒有什麼變化,大家該打車還打車,司機的收入增長了一些。另外,乘客打車多了一道“程序”———上車得先研究路怎麼走。先說明白是走堵車的路,還是繞遠走不堵的路,事先都協調好,也沒遇到什麼糾紛。《沈陽日報》一位記者表示,沈陽市出租車計劃時距並計收費之初,市民有抵觸情緒,因為與從前打車相比大多時候要多花錢,質疑的聲音很多。當地各媒體的記者對此進行過大量體驗式的報道,正面的、負面的聲音都有。實行一年多後,市民看到雖然有時打車費用增加了,可拒載現象減少了,於是接受了這種收費方式。
與沈陽相比,同是東北城市的大連市出租車“時距並計”後,在治理拒載方面效果並不理想。大連市市民張大力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大連是今年5月26日開始時距並計收費的,出租車時速低於12公裡運行滿5分鍾後,收取每分鍾0.3元的“等時費”。可能是因為“等時費”收得不高,對出租車司機的收入影響不大,他們還是挑客,上下班高峰一些打車難的時段,拒載情況還和以前一樣,打10次車差不多能遇到兩三次拒載。
大連市出租車司機陳師傅介紹,大連市的出租車司機月平均收入在4000元左右,“時距並計”的目的之一也是為了提高司機的收入。但實行半年來,客流量基本沒變化,收入提高也並不多,平均每月增加收入二三百元錢,與當初期望值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大連市《新商報》一位記者分析:新的計費方式並沒有讓大連市民“打車難”問題得到明顯緩解,拒載挑客現象依然存在。這一是由於“等時費”收得少,出租車司機覺得等時不如挑客的收入高。所以對於“等時費”的標准,每個城市還是應該根據實際情況詳細調研、科學制定。二是配套執法沒跟上。出臺時距並計收費方式後,就應該加強執法,對還挑客的出租車進行嚴厲處罰。
拒絕“拒載”
150名抽調的管理人員正在市民反映強烈的哈站周邊等出租車拒載、強行拼客違規行為高發地段,采取便衣取證、流動稽查等方式進行查處。除傳統的管理手段之外,我們還需另闢新路。
由於各方的意見還在磨合,時距並計的收費方式在哈爾濱市何時實行目前還沒有定論,可冬季、特別大雪過後極易發生出租車拒載卻是不爭的現實。對此,作為哈爾濱市出租車的行業主管部門,市交通局出租車管理處今年也強化了對出租車企業和司機的激勵機制,以將違規企業逐步淘汰出局,通過嚴罰查處拒載。
在旨在加強今冬全市出租車行業管理的一項活動中,管理部門規定對一個月內違法違規率達到8%,或拒載、強行拼客、欺宰乘客違法違規行為達到本企業車輛總數4%,或投訴率達到10%的企業通報批評,每月增加1次例會教育,並限期整改;連續兩個月違法違規率達到上述“水平”的企業視為年度考核不合格;兩次年度考核不合格吊銷《出租汽車經營資格證》,收回經營權用於獎勵年度考核優秀企業。
而監管則是這項活動的重點,管理部門從相關企業中抽調150名管理人員,佩戴工作標識,對重點區域、重點路段以及重點場站的出租汽車運營服務行為進行集中監督檢查和攝像取證,重點治理解決出租汽車拒載、強行拼客及欺宰乘客、野蠻服務等行為。同時,抽調人員對市民反映強烈的哈站周邊、黑大、醫大二院以及松花江大橋等出租車拒載、強行拼客及欺宰乘客、野蠻服務等違規行為高發地段,配合局綜合執法支隊采取便衣取證,流動稽查等方式進行查處。
管理部門目前已與全體出租汽車企業簽訂《責任狀》,企業與駕駛員簽訂《責任狀》,以明確企業和駕駛員在做好運營服務中的責任義務和處罰標准。出現三次以上(含三次)違規行為的駕駛員鎖定《駕駛員客運資格證》,列入行業黑名單,兩年內不得從事出租汽車營運。駕駛員誠信檔案也在完善中。同時進行的還有出租汽車智能服務監管二級平臺建設,以實現GPS企業在線管理,年底前將完成10000輛車42家企業的二級平臺建設,企業24小時派專職人員值守,對車輛實行全天候跟蹤監控,及時掌握單車運營狀況,實現企業對車輛和駕駛員的有效監管。
加強管理無疑是治理出租車拒載的重要舉措,但多年的嚴管仍沒有根除這種現象,而時距並計的收費方法還有一些難點未破除。那麼冬季“打車難”的問題還有其他解決方案嗎?
從這樣一組數字中,我們或許可以發現一種解決之路。近年來,哈爾濱市增加了出租車的數量,總臺數達到1.43萬輛。按除阿城區、呼蘭區外,老城區人口共451萬計算,哈爾濱市萬人擁有出租車數量為31輛。而這個數字在北京、上海和深圳分別是54輛、34輛和45輛。雖然每萬人究竟應該配備多少輛出租車纔合適,國家沒有相關的規定和標准,但哈爾濱的萬人出租車擁有量基本與上海持平。出租車管理部門認為,哈爾濱市出租車的運力和需求之間的矛盾主要出現在冬季上下班高峰時,而春、夏、秋季則不明顯。因而還不能認定哈爾濱市出租車供小於求。
有關人士提出,如果根據哈爾濱市的這一具體情況,在“打車難”的冬季實行時距並計的收費方式,而在其他時間按現有方式收費,這種方法能否可行?雖然在技術和具體細節上還有許多難度,但仍不失為一條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