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1日訊(記者 顧碩)優越的自然條件使黑龍江省成為國家的生態大省、農業大省,肩負著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和糧食安全的重要責任。水利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產業,在這些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水資源開發及控制工程建設成效顯著,民生水利建設取得較大進展,生態水利工程建設步伐加快,有力支橕了我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發展。
水資源開發及控制工程建設成效顯著
興建各類水庫1031座(不含尼爾基水利樞紐),其中大型水庫26座,中型水庫97座,小型水庫908座。全省各類水庫總庫容179億立方米,興利庫容86.5億立方米,蓄水能力達到26%,地表水的調控能力達到13%。
建成各類水電站75座,總裝機容量108萬千瓦,佔經濟可開發水能資源的10%。其中大中型水電站4座,總裝機容量84萬千瓦,5萬千瓦以下的農村水電站71座,總裝機容量24萬千瓦。
興建引提水工程1707處,其中包括北部引嫩工程、中部引嫩工程和南部引嫩工程等一批標志性的區域水資源配置工程。
打各類灌溉水源井60多萬眼,修建各種小型塘壩4787處。
全省水利工程供水能力達到323億立方米,初步建立起水資源安全供給保障體系,為全省的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創造了良好的水利條件。
民生水利建設取得較大進展
解決了1092萬農村人口的飲水困難和693.45萬村鎮人口的飲水不安全問題,全省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60%。
列入國家除險加固規劃的大中型病險水庫共219座,已全部完成了除險加固任務;列入國家除險加固規劃的小(Ⅰ)型病險水庫共270座,已開工建設了29座。
建成萬畝以上灌區335處,其中30萬畝以上灌區32處。列入全國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規劃的19座大型灌區已全部開工建設。列入全國大型排灌泵站更新改造工程規劃的19處大型排灌泵站已開工建設5處。三江平原14個灌區工程和引嫩擴建骨乾工程的配套灌區工程已相繼開工建設。實際灌溉面積達到6090萬畝,佔全省耕地面積的28%,其中水田4385萬畝,旱田1705萬畝;有效灌溉面積達到5813萬畝,佔全省耕地面積的26%,其中水田3709萬畝,旱田2104萬畝;節水灌溉面積達到3996萬畝,佔全省耕地面積的18%,其中水田2408萬畝,旱田1588萬畝;旱澇保收面積3286萬畝,佔全省耕地面積的15%。
生態水利工程建設步伐加快
通過小流域綜合治理、坡耕地和溝壑整治、水利造林等措施,累計治理黑土區水土流失面積7216萬畝,佔水土流失面積的35%,生態修復面積155萬畝。有效地遏制了局部地區水土流失發展的勢頭。
累計實施國境界河國土防護工程172處,完成防護長度296公裡,其中近期重點防護規劃實施37處,完成防護長度66公裡。
2001年以來,利用中部引嫩、龍頭橋水庫等工程,共為紮龍、連環湖、撓力河等濕地補水近20億立方米,被水利部譽為水利行業奏響的一曲“綠色頌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