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業內人士報料:無良美容院工業原料勾兌精油面膜兩塊五一斤
2011-11-22 09:27:47 來源:生活報  作者:張明超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生活報11月22日訊 『無良美容院太坑人了!用假冒偽劣的化妝品坑害消費者,有的人被騙花了幾十萬元。』21日,曾在美容行業工作多年,擔任過某美容院經理的王女士給本報打來電話,揭露無良美容院在攬客、消費、售後服務等環節的內幕。『如果說強制美容是無良美容院的慣用手段之一,使用假冒偽劣化妝品坑害顧客則是他們更為隱蔽、對人身健康威脅更大的手段。』

  面膜裡加點鍋底灰

  謊稱是臉上排的毒

  據王女士介紹,一家美容院約60人至80人,其中十分之一充當導購員,也就是在各商場內攬客的促銷員。『他們的工資都很高,盡管拉來一個消費者只能提成一兩塊錢,但是只要這個消費者在以後接受服務,就可以繼續提成。一個促銷員一個月有可能掙到六千元。』

  『以前美容院都宣稱免費測試或免費美容,現在都開始以跟商場合作搞促銷、贈送禮品為名招攬消費者。』王女士說,消費者進入美容院後,會被安排做面膜或精油按摩,『這種面膜一般都是從市場上批發來的,每公斤最多5元錢,可以給200多個消費者使用。精油每公斤最多15元錢一斤,使用的人數能達到300人。』

  『這種面膜和精油質量沒有保證,很多都是從廣州等地進貨,很容易造成消費者過敏。精油更是用工業原料勾兌的,對人體有害,有些人使用後臉上紅腫,美容師會謊稱是排毒反應,然後進行脫敏或抗過敏治療。』王女士說,正因為面膜和精油成本低,他們纔會宣稱免費美容,即使消費者真不消費也沒有多大損失。

  王女士說,美容師還會在面膜中添加黑色的東西,有時乾脆加一些鍋底灰,然後謊稱是從消費者臉上排出來的毒,以此游說消費者在這裡繼續接受治療。

  美容師大多沒資質

  入行第一課學忽悠

  『美容師和負責人掙錢主要靠提成,因此他們會想盡辦法讓消費者花錢辦卡或購物。一個消費者花錢後,負責的美容師、院長、經理都有提成,一個美容院的經理一個月靠提成就能收入一萬多。』王女士說。

  『美容院幾乎沒有正規的美容師或中醫師。有的大型美容院可能會有一兩個人有資格證,但給消費者美容的人都是剛培訓完的,很多人都是亂按摩。』王女士說,『這些所謂的美容師,進入美容機構前都要經過培訓,課程內容就是「忽悠」。美容院會告訴新入行的人,對沒錢的人怎麼說話,對有錢的人怎麼說話。什麼時候該把握住機會,說哪些話既能讓消費者感到害怕,又不會讓其覺得辦卡吃虧。一旦美容師說服不了消費者,所謂的院長和經理就會親自出面,然後互相配合,讓消費者鑽進圈套。』

  對於所謂的臉上面膜不能隨便抹掉和後背穴位被打開的說法,王女士表示,『那都是騙人的!美容師根本不會打開穴位,這都是嚇唬消費者的手段。』

  陷阱一環套一環

  想方設法騙你錢

  『如果消費者掉進美容陷阱,很容易越陷越深。』王女士曾當過一家美容院的經理,她說自己親眼看見一名清潔工人落入美容陷阱後,將自己動遷獲得的20多萬元房款全部用來購買化妝品和保健卡。

  『美容陷阱一環套一環,先是免費體驗設低門檻,消費者一旦辦卡或購買化妝品,就會一步步落入陷阱。每家美容院都有20多種服務項目,辦終生卡需十幾萬元。即使辦了卡,在以後接受服務的過程中,同樣有很多項目等著你花錢。』王女士說,『很多人辦卡後發現美容院服務不是很好就不去了,但卡裡錢根本退不回來。』

  據李女士介紹,美容院會想辦法要回消費者手裡的收據,一方面讓消費者手裡沒有相關證據,一方面也不想讓消費者看到自己花費的總額,『他們擔心消費者看見自己消費過多會產生退錢的念頭。』

  產品多是貼牌銷售

  所謂保養就是按摩

  『美容院在大商場裡攬客,就是看好商場裡人多。』據王女士介紹,『一般一個促銷員一天能拉來20個消費者,其中至少一半在強制消費後,願意繼續在美容院消費。美容院的主要收入就是靠這些常年做美容的老顧客。』

  對於美容院的產品,王女士表示,幾乎都是貼牌銷售,有的美容院自己生產化妝品自己銷售。大部分美容院都是自己灌裝化妝品,然後貼上名牌標簽高價出售,這種化妝品對人體沒有任何保養效果。此外,大部分美容院的經營項目都是生活美容,但它們幾乎都宣稱可以治療各種疾病,通過對身體各處的保養達到治療的目的,『先不說美容師有沒有治病的水平,生活美容院稱可以治病本身就是超范圍經營。據我所知,大部分美容院所謂身體保養就是使用精油按摩,沒有任何技術含量,根本達不到保養的目的。』

  最後,王女士表示,正規的美容院確實能夠做到美容養顏,『希望有關部門能及時整治無良美容院,不要因為幾條臭魚腥了一鍋好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