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黑龍江省大豆種植成本增加收益下降
2011-11-23 06:46:25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劉星 姚建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訊 日前,齊齊哈爾市物價監督管理部門對克山、訥河等五縣(市)45戶、2153.6畝大豆生產成本效益情況進行調查。結果表明,大豆產量減少,成本增加,價格同比上漲,效益明顯下降。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面對困境,農民出路又在哪裡?

  四個推手抬高成本

  今年,全省大豆種植面積為5193.6萬畝,比去年減少1486萬畝,面積同比減少21.37%,產量減少了19.21%。齊齊哈爾市大豆播種面積由去年1248萬畝減少到今年的921萬畝,同比減少26.2%。從45個調查戶了解到,他們今年總收成大約在29.1萬公斤,總成本支出為111萬元,淨利潤為12萬元,利潤比去年減少50%左右。今年齊齊哈爾市大豆生產總成本516元/畝,與去年415元/畝比平均增加101元/畝,同比增幅24.3%。種植大豆的成本為何漲得這麼高?土地、化肥、人工、油料是四個主要推手。近幾年,農產品價格連續攀昇,農戶種地積極性提高,拉動了土地出租價格,另一方面受房地產中地價暴漲的影響,土地成本也搭車漲價和跟風漲價。今年土地成本同比增加22%。今年化肥價格一路上漲。尿素平均價格2200元/噸,二銨平均價格為3600元/噸,復合肥平均價格3400元/噸,同比平均增幅11.5%左右。由於農民工大量外出務工,農村強壯勞動力明顯減少,農忙時經常出現僱工難問題,同時隨著外出農民工工資的增加也拉動了農業用工費用的快速上昇,最終使得人工費用同比增加42.9%。油料價格同比上漲25%,直接導致租賃作業費增加,另外農業水利基礎設施不完善及乾旱天氣使柴油用量也隨之增加。

  兩大因素拉低收益

  據調查,今年大豆現金收益340元/畝左右,與去年370元/畝相比,同比減少8.1%。什麼原因導致收益下降,答案是產量偏低和成本增加幅度大於出售價格上漲幅度。經測算,今年大豆畝產約為135公斤,與去年142公斤比減少5.6%;大豆種植成本為3.7元/公斤,去年為2.8元/公斤,相比成本增加了32%;今年大豆出售價格為4.10元/公斤,去年3.72元/公斤,相比價格上漲了10%。從數字看出,大豆成本增幅遠高於出售價格的上漲幅度。調查情況看,今年玉米價格同比上漲21%,收益同比增加40%,種植大豆的比較效益遠低於種植玉米。

  大豆生產問題重重

  減產減產還是減產,人們不禁問:大豆種植到底怎麼了?農民為求利益而重茬種植,使大豆平均每畝減產10%~20%,嚴重的減產30%以上。重茬年限越長,減產幅度越大。如今,種植大豆收益遠不如玉米,種植成本又高,如果收益上不去,種植面積減少是必然的,明年可能還會有明顯減少。此外,國外低價轉基因大豆對我國市場的衝擊,使國產大豆在市場上失去價格優勢造成經濟效益低,種植面積逐漸萎縮。據分析,目前進口大豆佔據國內市場的四分之三,而且還有進一步蠶食市場的傾向,目前美國的轉基因大豆已佔領中國大豆市場的80%。專家分析,如果美國轉基因大豆100%地佔領中國市場,大豆價格在壟斷的控制下會大幅上漲,同時國內油脂壓榨業也有被外資壟斷的風險。

  多措並行振興大豆產業

  面對重重困境,大豆種植戶的出路究竟在哪?有關人士建議,農民在輪作體系上必須有所改善。為解決大豆重茬問題,建議政府采取補貼引導的辦法,建立多個“輪作”示范區,對種植戶給予種子和農機補貼,通過其它品種和大豆輪作,實現大豆可持續發展。同時,希望國家適度調控大豆進口數量和節奏,給國產大豆生產銷售和大豆壓榨企業收購加工創造生存空間。在繼續執行臨儲收購政策的前提下,應根據國產大豆市場價格,參照進口大豆的口岸分銷價格,研究確立價格補貼標准,並采取動態補貼措施,保護大豆產區生產及加工企業的正常運轉。齊齊哈爾市具備大豆種植的優勢,開墾年限晚,生態環境好、污染少,是生產非轉基因大豆、有機大豆的最好區域。振興傳統大豆產業,提高大豆產業化競爭力,應堅持多舉措並行,在政府扶持、科學種植、規模經營及龍頭企業主導等推動下,不斷提高大豆生產的經濟效益和競爭力,實現大豆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高長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