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1月24日訊 連續兩天采訪了兩個截然相反的事件,一個是8路公交司機和美麗的姑娘熱心相助;一個是親媽走丟9個月冷血女兒不尋不找,兩個報道在讀者中引起不同反響。
21日8時,一位57歲的老人在8路公交車上突然暈倒,司機和乘客齊心協力將老人送往醫院,老人得到了及時搶救轉危為安。其中,有一位年輕姑娘懷抱老人,一直將素不相識的老人送進醫院,事後她謝絕所有媒體采訪,認為這只是自己應該做的普通事,因為她看見了老人就想起了自己的媽媽,自己的媽媽身體也不好,觸景生情,不可能不出手相救。而另一位女兒,爸爸去世後賣了媽媽的房子,把媽媽送到精神病院,媽媽從精神病院出走9個月在一個小區門洞裡露宿,是小區熱心的楊姓女士送水送飯,還有的人給老人送錢送衣讓老人活命至今,是人民警察幫助老人走上回家的路,老人面對已易主的家無語,舊傷心事上又添新傷痕。她的女兒拒絕采訪,甚至連記者的電話都不接聽。她拒絕的理由是什麼呢?是繼續的冷漠,還是羞愧?但願是後者。
兩件事我們看到了兩種不同的結果,8路公交車被救老人醒來後,含著眼淚給熱心人打電話,這是感激這是感謝;被民警送回的老人見到女兒時,是憤怒是埋怨:我哪是跑啊?那圈裡(精神病院)都是什麼人啊?我敢住嗎?
我們聽到的反響也不一樣,助人為樂的事跡得到社會的贊揚,大家拍手稱道地說:“現在的社會好人多啊!沒有這麼多的好人相助,老人的生命就危險了。司機連闖那麼多紅燈,要是罰款我來拿。”對於媽媽失蹤女兒不聞不問的事,一位王女士發來短信說:“對黑龍江晨報刊登的一位老母親流浪街頭,露宿門洞風雨交加9個月,親生女兒竟然無動於衷,甚至把房子都給賣了。她有權利賣房子嗎?賣房子的錢在哪裡?記者希望能繼續追蹤報道,關注‘門洞老人’今後的生活狀況,監督她女兒對老人的盡孝贍養狀況,通過報道給天下不孝兒女上道德倫理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