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1月24日訊 23日,哈爾濱市香坊區一名正在路面進行清掃作業的環衛工人,與一輛面包車相撞,環衛工人不幸死亡。經交警部門初步確認,肇事車輛超速行駛、瞭望不夠引發事故的發生。
23日6時20分,張濱生駕駛黑AE5041號(黃牌)金杯牌中型普通客車,在哈市香坊區進鄉街由西向東行駛至進鄉街工程機械廠鐵路橋下時,與正在路面上作業的環衛工人彭某相撞,事故造成環衛工人彭某當場死亡。接警後,交警動力大隊立即組織警力第一時間趕到事故現場,進行現場勘察取證及開展相關事故處理工作。
據辦案交警介紹,肇事車輛黑AE5041號金杯牌中型普通客車的車輛所有人為哈爾濱銘軒殯儀服務有限公司。目前,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處理當中。
環衛工的『安全帶』急急急
23日晨,哈爾濱又一環衛工人隕命街頭。有統計表明,去冬到今春,哈爾濱共發生21起環衛工人被撞事故。今年9月以來,哈爾濱環衛工人因車禍已致3人死亡。『馬路天使』頻頻遇險,再次敲響城市環衛作業安全警鍾。
危險難設防
『黑色兩小時』 陰霾不散
據了解,哈爾濱市環衛工人冬季晨掃時間為5時~7時,夏季為4時~6時。每天4時~6時的天亮前後,也是環衛工人被撞事故高發時段。這個時候車輛較少,司機開車速度很快,而且熬夜司機這時也最疲勞,極易忽視路上的清潔人員,引發交通事故。因此,環衛工人稱其為『黑色兩小時』。
交警分析,黎明之前容易起霧,能見度低,雨雪天氣路面積水車輛易打滑。這對於可能背對來車方向清掃和長時間穿梭在機動車道上的環衛工人來說,隱患重重。
游走危險邊緣生死一線
最讓環衛工人頭疼的是那些從行駛中的汽車車窗『飛』到快車道上的垃圾。乘客多扔一個垃圾,環衛工人就多了一份危險。每天,日常保潔的環衛工人都要在飛馳的車流中穿梭,只為撿起一團碎紙、一個煙頭。『在快車道上打掃就像上演生死時速。』環衛工人這樣說。
記者采訪中同時了解到,近兩年隨著城市建設的加快,哈爾濱『街路污染』也明顯加大,遺撒在快車道上的沙土也成了環衛工人清理的難點。每輛殘土車多『甩』一塊渣土,環衛工人可能付出的就是幾倍的人力,也承擔著更高的危險系數。因為沙土和泥土,經汽車碾壓過後會黏在馬路上,單憑機械很難清掃徹底,只能依靠人力。城管部門一位負責人說,一些大車在城市環線路橋上撒下散裝水泥乾結後容易形成路面『泥包』,堅硬無比,環衛工人需要拿著工具在車流中清理,往往一乾就是一天。明知道危險,但還是要打掃,否則就會『垃圾填路』,影響城市美觀,這是環衛工的無奈。
安全聲聲急
高齡工多+工作量大 高危求解
據了解,目前哈爾濱市的環衛工人大都是一些上了歲數的男女工。哈爾濱市市容環境衛生管理辦公室副主任王勇直言,哈爾濱約有環衛工人7000人,每天要面對城區5200萬平方米的街路面積,平均下來比國家規定的3250平方米/人的勞動定額翻了一番多。而這其中60歲以上的工人比例超過70%。『一日兩掃、全天保潔』是目前哈爾濱日常環衛工作的流程。在人員極其匱乏的前提下,一名環衛工人每天要工作近10個小時。與大多數人相比,這些上了年紀的工人視覺辨別能力差,反應速度比較遲緩,因此更容易受到傷害。
收入低+保障低+風險高 瓶頸待破
收入低、保障低、風險高一直是環衛工人面臨的三大問題,這成了市容環衛部門很難打通的瓶頸。據了解,2009年,哈市環衛工人的平均工資僅為900元。而我省大多數環衛工人都沒有『三險一金』,有些人只有簡易人身意外傷害險。今年以來,省、哈爾濱市不斷出臺相關政策,提高環衛工人的工資和福利待遇。
王勇說,哈爾濱今年已經連續兩次上調環衛工人工資標准,從900元到1200元,再到1600元,市區一線環衛工人每人每年發放高溫補貼480元、高寒補貼1000元。同時,哈市還將環衛工人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額度提高至10萬元,並為清掃工人配備統一的安全防護標志服裝,在作業車上配裝閃光燈等警示標志。他們還定期組織環衛工人展開安全教育培訓,減少環衛工人作業安全隱患。但即便如此,對於這樣的高危行業來說,進一步提高從業人員待遇,進一步加大勞動保障,進一步增強安全作業意識,仍需要投入更大財力、物力、精力。尤其,當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消逝的時候,為環衛工人系上『安全帶』,異常急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