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黑龍江綜合  >  文衛·體育  >  文衛
搜 索
黑龍江誕生首項世界文化遺產 『伊瑪堪』列入非遺名錄
2011-11-24 11:12:19 來源:東北網  作者:孫曉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伊瑪堪傳承人吳寶臣表演伊瑪堪。(資料圖)

  東北網11月24日訊(記者 孫曉銳)23日晚,從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傳來喜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委員會第六次大會審議批准中國黑龍江省申報的赫哲族“伊瑪堪”列入聯合國“急需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標志著我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歷史性突破,填補了沒有世界文化遺產的空白。

  “急需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3年10月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要求設立的,是與“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並列,在某種程度上更受國際社會關注和重視,更應盡快加強保護的名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這類世界文化遺產指標控制極嚴,評定標准極高。

 

 
伊瑪堪傳承人吳寶臣表演伊瑪堪。(資料圖)

  “伊瑪堪”是赫哲族獨有的反映本民族歷史文化、世代傳承的古老民間說唱藝術,是黑龍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代表性項目。“伊瑪堪”是我省在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首推項目,也是我國這屆在“急需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類別提報的唯一項目,這次申報歷時兩年。

  省文化廳負責同志表示,“伊瑪堪”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對擴大黑龍江省文化的國際影響和知名度,具有重要的標杆意義。我省文化部門將承擔起了履約的重大責任,要按照締約國公約和申報承諾,加強組織,完善規劃,健全機制,落實投入,切實做好赫哲族“伊瑪堪”的保護傳承。在保護傳承基礎上,把赫哲族“伊瑪堪”打造成精品項目和知名品牌。

  下一步,省文化廳將按照省委《實施意見》中“培育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品牌”的要求,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抓住機遇,再接再厲,在總結保護工作成功做法的基礎上,紮實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力求通過記錄式、研究式、活態傳承式、生產開發式、傳播式等綜合性保護措施,以及建立文化生態保護區、保護傳承人等有效方法,傳承龍江文脈,挖掘利用歷史文化資源,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再上新臺階,為龍江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做出積極努力。

  背景資料:赫哲族伊瑪堪

  哲族伊瑪堪是赫哲族的曲藝說書形式,流行於黑龍江省的赫哲族聚居區。伊瑪堪的表演形式為一個人說唱結合地進行徒口敘述,大體上以說為主,以唱為輔,沒有樂器伴奏。傳統節目長、中、短篇均有,代表性作品有《什爾達魯莫日根》、《滿格木莫日根》、《木竹林莫日根》、《英土格格奔月》、《亞熱勾》、《西熱勾》等。

  伊瑪堪的節目類型及演出風格有“大唱”和“小唱”之分。“大唱”即“伊瑪堪大唱”,是指以說為主的表演,側重和擅長表現英雄與傳奇性的節目內容,如各種“莫日根(英雄)”故事和赫哲族人的創世傳說;“小唱”即“伊瑪堪小唱”,是指以唱為主的表演,側重和擅長表現抒情性內容的短篇節目。

  伊瑪堪的唱腔音樂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因流行地和藝人的不同,所采用的唱腔曲調也各有區別,常見的曲調有【赫尼那調】、【赫裡勒調】、【蘇蘇調】、【喜調】、【悲傷調】和【下江打漁調】等。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