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2月1日訊 城市環境中的灰霾有多少?可吸入肺部的顆粒達到多少?體現這些環境變化的一項重要指標就是PM2.5。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小於或等於2.5微米的顆粒物,也稱為可入肺顆粒物,這個值越高,就代表空氣污染越嚴重。
11月30日,記者從哈市環境監測中心站了解到,日前,哈市作為全國20餘個試點城市之一,已經選取建國街和和平橋兩個城市環境監測點,對空氣中的PM2.5指標開始全天候監測。
哈爾濱市環境監測中心站綜合室主任白羽軍介紹,在哈市被列入試點城市之前,分布城區的10個監測點采集的空氣質量數據主要參考是PM10、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此次將PM2.5、臭氧(8小時濃度)納入常規空氣質量評報,將對哈市空氣質量做出更加細化的監測。
當日,記者走進道裡區建國街環境監測點,這是個外觀毫不起眼,面積不過二十平方米的活動板房,走進監測點內卻與外貌大不相同,地板、空調、電暖氣……如同計算機機房一樣,七臺監測儀不斷顯示著各種數據。
哈市環境監測中心站自動系統室副主任李雷說:『別小看這些監測儀,一臺的造價就高達四五十萬元。由於監測儀器對溫度要求較高,所以我們配備了空調和電暖氣。』
一臺比家用微波爐稍大的顆粒物監測儀上正在不斷顯示著各種數值,連接著這臺顆粒物分析儀的是兩根采樣管,一直伸出監測點的屋頂。
李雷說:『采樣管采集的就是空氣中PM2.5顆粒物,數據采集後實時傳到哈市環境監測中心站。』
同時,據李雷介紹,相對於PM10,PM2.5在空氣中懸浮的時間更長,將達到七天以上。因此,監測空氣中PM2.5顆粒物的指標將使空氣質量監測更加細化。
新聞鏈接:
PM2.5主要來源發電、工業生產、汽車尾氣排放等過程中經過燃燒而排放的殘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屬等有毒物質。被吸入人體後會直接進入支氣管,乾擾肺部的氣體交換,易引發包括哮喘、支氣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由於我國空氣質量預報主要考慮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而灰霾天氣的主要元凶PM2.5等指標並不被參考在內,所以往監測出來的好天數量要遠高於居民切身體驗的好天。
環保部已經從今年11月16日開始,就《環境空氣質量標准》向公眾征求意見,新標准擬於2016年全面實施。這其中最為引人矚目的一條,就是將PM2.5納入日常監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