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以來368個投資3000萬元以上項目集中開工,民生投入達33億元
黑龍江日報12月2日訊 日前,記者從蘭西縣了解到,今年全縣民生總投入已達1.6億元,創歷史之最。一個國家級貧困縣,哪來這麼多民生投入?
“民生需要投入,錢從哪兒來?從項目中來,項目出就業富群眾、項目出利潤富企業、項目出稅收富財政、項目出綜合效益富社會。我們要通過發展項目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調動乾部群眾參與發展的積極性,實現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綏化市委書記朱清文說。
蘭西縣只是綏化市依托項目建設增進民生福祉的一個縮影。年初以來,綏化市緊緊抓住項目開發建設這個事關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關鍵節點,推動經濟大跨越,社會大發展,民生大改善,不斷提昇人民的幸福指數,使全市用於發展民生事業的投入增至33億元,讓項目建設的成果惠及全市586萬人民。
項目“井噴”集聚效應日漸凸顯
綏化是全省最年輕的地級市,586萬人口大多數在農村,屬於典型的後發地區,在民生建設上歷史欠賬很多。為全力突出產業項目建設在加快發展中的核心地位,該市與全省同步開展了為期三年的“產業項目建設年”活動,在全市范圍內實現優勢發展共享,集中優勢力量在優勢地區優勢發展。同時,提出了大力發展異地經濟、融入經濟、鄉鎮村經濟和園區經濟等新的理念和發展機制,隨著一批批產業項目的落地開工,項目產業的集聚效應日漸凸顯。
綏化市分別於5月、7月和9月,分三批舉行了項目集中開工儀式,共開工建設投資3000萬元以上產業項目368個,總投資800億元。其中工業項目341個,總投資712.8億元。新上億元項目157個。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248.8億元,有160個項目建成試生產,佔開工項目的43%。預計全年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265億元,超出省定指標32.5個百分點,佔全部固定資產投資比重60%。
已成功落戶肇東市五站鎮高端產業園區的哈爾濱萬裡線纜制造有限公司投資2.9億元線纜項目,引資方不是肇東市,而是綏化市北林區。當時北林區曾主動上門洽談,發現並不具備承接項目的條件,但在綏化市委提出異地經濟和融入經濟全新理念後,感到肇東五站開發區符合該項目發展,於是積極推薦,最後成功將項目引入。按照有關政策,項目達產後北林區和肇東市將對企業稅收進行分成。
綏化所屬的肇東、安達有大片的鹽鹼地,有巨大的項目承載能力。該市提出,將哈大齊工業走廊肇東、安達項目區以及市本級經濟開發區、蘭西蘭榆工業園區四個發展優勢明顯的產業項目園區確定為重點打造的產業項目集中區,打破行政區劃界限,承接全市各縣(市)區的招商引資項目,大力發展異地經濟和融入經濟。目前,全市各個工業園區共承接9個異地項目,總投資13.3億元。
鄉(鎮)村經濟發展迅速,鄉鎮稅收、村級積累和農民收入均有大幅度提高。統計數據顯示,全市鄉(鎮)村新上項目504個,總投資253.15億元。鄉鎮財政收入實現12億元,同比增長49.6%;村集體積累達到21.28億元,同比增長32.7%。農民人均純收入預計將超過7000元,同比增長10%以上。目前全市鄉鎮財政收入新增3億多元,相當於過去兩三個弱縣的財政收入總量。
拉動就業促增收民生項目受青睞
在招商引資上項目過程中,這個市注重優先發展民生項目或直接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增進民生福祉的項目。在今年上馬的項目中,有三分之一屬於這類項目。
為改善城市景觀,該市集中建設了森林公園和西湖公園,完成了1043公裡的公路建設和14個農村公路客運站建設,改造了6個大型集貿市場、6個大型體育場館、34所公辦幼兒園,完成了79所義務教育標准化學校和2所全省特殊教育標准化學校建設。目前,這些項目大部分已交付使用,其餘一部分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
綏化市有農村勞動力近150萬人,在當前農業集約化經營步伐加快的形勢下,剩餘勞動力逐年增加,已近80多萬人,再加上城內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壓力很大。今年,綏化經濟開發區引進了中再生家電拆解項目、天有為電子項目、地球衛士石頭造紙項目和寶利光伏產業項目等勞動密集型產業項目,吸收了1萬多人就業。海倫市引進大連三特服裝公司和以色列的巴蓋爾服裝公司,共同投資建設三特紡織服裝產業園,項目分兩期建設,力爭用5年時間建成集服裝加工、紡織、印染於一體,年產高檔西服300萬套、毛紡1080萬米的產業園。項目達產後年可創稅10億元,安置1.5萬人就業。同時,伊綏高速、綏北高速等建設項目也吸收了大量勞動力。截至目前,全市因項目建設而新增城鎮就業6.13萬多人。
在推進項目建設的同時,綏化堅持走農區工業化之路,大力提昇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的附加值,形成了以中糧30萬噸粳稻、伊利30萬噸液體奶、大莊園肉業、安達貝因美嬰兒配方奶粉、海倫南華糖業、綏棱蒿天馬鈴薯淀粉以及市本級昊天、明水格林和青岡龍鳳玉米系列加工、北林大眾肉聯、望奎北大荒肉業、成達肉雞為代表的特大型加工集群,基本實現了主要農副產品的就地加工轉化與增值,杜絕了農牧資源“原字號”外流,並延伸了產業鏈條。由於這些項目大多數都實行訂單農業,直接促進了農民增收。其中,僅中糧30萬噸粳稻加工項目,即可促進稻農增收2.4億元。
項目經濟高位運行為民生事業強筋壯骨
這個市始終將項目建設提高到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中前所未有的突出位置,項目經濟一直呈現高位運行的態勢。
從10月末的統計數據看,綏化市完成國內生產總值578.3億元,同比增長13%,總量居全省第五位。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7.6億元,增長27.1%,增幅居全省第三位;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7704.9元,增長17.4%,增幅居全省第二位。特別是財政收入實現了總量歷史最大、增幅歷史最高、進度歷史最快、排名歷史最好。財政全口徑收入完成78.1億元,增長31.8%,提前兩個月超全年預算、超去年全年;一般預算收入完成32.9億元,增長50.5%,連續10個月保持全省前兩位。
全市城鎮新增就業6.13萬人,為17.4萬企業離退休人員發放養老金18.5億元。4.45萬套保障性安居住房開工建設,開工率109%,居全省首位。農村泥草房改造5萬戶,佔年計劃的117%,農村住宅磚瓦化率提昇達到67.27%;城市公交線路增至14條,單程裡程170多公裡;4.26萬農村“五保”對象得到妥善安置,五保戶的服務管理和生活質量居全省前列。
截至目前,綏化通過對上爭取和地方財政投入,用於民生事業的投入達33億元。相當於把全市一年的一般預算收入都投入到了民生中,這在綏化歷史上是前所未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