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外地瓜子銷量是龍江瓜子10倍 內蒙古瓜子統領市場
2011-12-05 07:47:47 來源:生活報  作者:孫海穎 仲亮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哈達批發市場的內蒙古瓜子。

  生活報12月5日訊 記者連日走訪哈市瓜子市場發現,無論是街頭炒貨攤,還是大型瓜子批貨點,內蒙古瓜子成為眾口一致的推銷品牌。但在25年前,黑龍江省葵花種植面積達到500萬畝,一度成為全國向日葵第一主產地。現如今,內蒙古向日葵種植產業依靠機械化程度高,雜交品種齊全,產量明顯超過黑龍江,一躍成為全國第一大產區。相比之下,龍江瓜子產業黯然退居二位。

  批發市場:外地瓜子銷量是龍江瓜子的10倍

  在哈達批發市場,瓜子出貨量最快的批發商陶三炒貨的四個大倉庫裡,堆滿了外地來的瓜子。

  陶三炒貨老板孫冬莉介紹,這裡一共批發的瓜子有30幾個品種,其中內蒙古瓜子就有20多種,吉林產瓜子能有三四種,再就是新疆瓜子,能有一兩種,因為新疆路途遠,運費高,大多數商家不願意賣,但是孫冬莉說:“新疆的貨一斤能出9兩3,扔的少,每斤貴兩毛錢也值。”

  但是,提到龍江瓜子,孫冬莉說:“也就我家還能從甘南等葵花主產區收到兩三種本地瓜子,價格也不低,在3.8-4.3元/斤之間,本地產的好瓜子直接就被省內幾個大的加工廠收走了,你自己對比一下就知道了,我們收的本地瓜子成色太差,顆粒不飽滿,雜質很多,還都是蟲眼,一年連20車都賣不上,那些外地瓜子一年賣200多車都沒問題,銷量差10倍還多呢。”

  隨後,記者走訪哈達市場其他五六家炒貨批發商,詢問是否有龍江瓜子出售,答復均是無貨,有些攤主甚至說從來沒賣過龍江瓜子,就連龍江哪有瓜子種植產區都所知甚少。

  街頭走訪:哈市幾乎不見本地瓜子

  批發商那裡龍江瓜子只佔1/10的比例,那麼街頭巷尾的零售情況又如何呢?記者走訪哈市道裡、南崗、香坊等多個區域的街頭瓜子攤發現,內蒙古瓜子一統天下,幾乎很難尋見本地瓜子的身影。

  在香坊區鍋爐廠附近的一家瓜子攤上,擺放著十餘種不同價格的瓜子品種,從8元到14元不等,攤主稱所有品種均來自內蒙古,並表示內蒙古瓜子質量如何優越,記者詢問是否有本地瓜子,攤主回答:“我們的瓜子都是質量最好的,那些不好的瓜子我們從來不賣。”

  在道裡區地段街上,一位來自肇東的婦女背了兩大袋肇東當地瓜子沿街叫賣。

  有人表示她賣的本地瓜子10元一斤有點貴,這名婦女解釋到:“我這瓜子看著有點黑,但是仁大、香脆,質量比城裡賣12元一斤的厚皮瓜子好多了,我這瓜子皮薄不出數,不掙錢,城裡的商販都不賣這種了。”

  據省農科院葵花研究中心研究員黃緒堂介紹,黑龍江瓜子目前仍存在產量不高、農民收入不穩、產業發展緩慢等問題。冰城大多數消費者都會選擇賣相好、品質高、價格貴的外地瓜子,市場需求決定供貨方式,買的人少了,冰城炒貨市場上自然難覓龍江地產瓜子的身影。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