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5日訊 清晨5點30分,一臺黃海牌大客車准時來到樂群鄉樂群村,記者隨雙城酒業30多名女工登上通勤車。
車裡增加一個“外人”,女工們的話題也熱烈起來。
35歲的沈蕙身穿一件紅色仿貂外衣,懷裡抱著一個保溫飯盒。她說,今天帶的是大米飯、炒雞蛋,還有一個苹果。臨上車前在村裡買了一個包子算是早餐。沈蕙在酒廠負責貼商標,工作不算太累,月工資1700元。她說,廠子大約有4000多名女工,絕大多數都是周邊鄉鎮農村婦女,人均月工資1800元左右,有的一個月能掙2000多元。
以前,沈蕙和許多農村婦女一樣,主持家務,忙時乾點兒活兒,閑時打麻將,再不就是“張家長、李家短”地扯閑,沒啥正經事兒。而現在,每天都像城裡人一樣坐著通勤車上下班。
鄰座的陳學英說,沒上班時我們就是家庭婦女,很少用化妝品,現在上班了,也像城裡人一樣注重保養,用的基本上都是“蘭蔻、雅詩蘭黛”等名牌產品,“三件”套裝的少說價值六七百元。說著她打開自己的包,包裡有好幾樣化妝品。陳學英又指著身旁的一位女工說,她家有兩臺“黃杠子”(雙城對出租車的稱呼),還在雙城買了房,不願在城裡住,天天跟我們跑通勤。
陳學英的丈夫和村裡十幾個人在哈市包活兒搞裝飾,家裡年收入8萬多元,其中有2萬元來自陳學英的工資。
陳學英說,我們這30多名上班的婦女,誰都能輕松拿出七八萬元到城裡買房子。
隨著農村婦女上班族的出現,樂群村出現了兩家早點小吃部,女工們有時起來晚了,就直接到小吃部吃早點。
日子好了,生活質量也發生了變化。村裡每月3個集市,女工們冬天照樣買青菜、細菜。過去冬天是土豆、白菜、大蘿卜等老三樣,現在注重買魚、買肉、買水果。有的女工為了苗條,乾脆連肉都不買,只吃魚和水果。
6點30分,通勤車陸續到達酒廠,一股股濃郁的酒香撲進車裡,女工們勞碌的一天也開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