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3日訊 網絡團購近兩年來投訴量大幅增加,成為消費者關注的焦點。12日,由哈爾濱、北京等22家城市消費維權單位聯合發布的《網絡團購消費者權益保護狀況調查報告》指出,誇大宣傳、虛標原價、貨不對板等成為困擾網絡團購消費者的問題。針對網絡團購中存在的這些突出問題,22家維權單位聯合發布消費警示,提醒消費者謹防網絡團購陷阱,有效維護自身權益。
『千團大戰』忽悠多
《報告》認為,由於技術門檻較低,團購網站在近兩年內陡增至5000多家,但網絡團購也引發大量消費糾紛。
22家城市消費維權單位開展的『網絡團購消費者權益保護狀況調查』結果顯示,消費者反映強烈、排名前三位的問題依次是:誇大宣傳,實際商品或服務與網站廣告宣傳不符;團購網站承諾的服務縮水;退貨(款)難,故意延遲退款或者退款程序極其復雜。調查顯示,遇到這三大問題的參與調查者分別為17.05%、12.75%、10.61%。
虛假打折騙術多
《報告》指出,消費者對各種誇大其辭的廣告宣傳反映最為強烈。團購網站虛標原價、虛假打折是困擾消費者的一大問題。一些團購網站為了招生意,暗中采取虛標原價的方法,炮制打折幅度很大的假象來迷惑消費者。打折幅度較大的項目集中在保健養生、美容美發及婚紗攝影等服務領域。
退款流程刁難多
團購網站承諾的服務縮水問題較為嚴重。一些團購網站承諾,預約成功的訂單可以隨時到商家消費,不受時間和其他條件限制,但消費者實際消費時卻遭到商家拒絕。
部分團購網站即便同意退貨或退款,也會拿出各種所謂退款流程百般為難消費者。消費者在遇到問題要求團購商家解決時,部分團購網站與供應商互相推諉扯皮,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
六成團購者被侵害
調查顯示,網民對網絡團購的商品或服務總體評價並不高,其中表示『滿意』的僅為16.16%,超過80%的參與調查者表示『一般』或『不滿意』,這導致消費者參加網絡團購的熱情大大降低。調查顯示,62.12%的參與調查者表示在網絡團購過程中遇到過合法權益被侵害的情況。
22家城市消費維權單位發布消費警示,提醒消費者在參加網絡團購時,要在付款前對網站的真實性、可靠性進行分析,包括網址、地址、電話、工商執照、ICP備案等;查驗網站電話、地址、聯系人、營業執照等證照之間的內容是否相符;只有QQ、EMAIL、手機號碼,沒有固定坐機電話和地址的網站,不要輕易與其交易;保留交易記錄、索取售貨憑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