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巴彥縣秸稈打捆賣 用來賺外快
2011-12-15 09:17:22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董勁宇 盧秀梅 潘宏宇 白雲峰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2月15日訊 隆冬,農閑時節。我省玉米生產大縣——巴彥縣的農民們依然在田間地頭忙碌著,他們把大量的廢棄玉米秸稈打包,運往縣裡的生物發電廠。農民開心地形容:秸稈當煤賣,還能賺外快,再來一個二次小豐收。

  近日,記者來到巴彥縣看到,在國能巴彥生物發電有限公司佔地8萬平方米的料場,一堆堆的秸稈垛整齊地排列著,好像一個個望不到頭的小山包,幾臺拖拉機正往這裡運送秸稈。

  家住松花江鄉的農民李曉良開著自家的小四輪來送秸稈,在過秤的間隙,他笑呵呵地給記者算著細賬:“今年我種了30多畝玉米,把所有的秸稈都賣了,估計掙個萬八千的不成問題,這都快趕上賣糧收入的一半兒啦!”

  巴彥縣玉米種植面積有100多萬畝,以前秸稈大多用作燒柴,近幾年隨著農村沼氣的大量使用,玉米秸稈漸漸成了農民的“累贅”,燒不完、賣不掉、無處放。每到秋春整地時,農民們只能將其放火燒掉。

  作為哈爾濱第一家環保清潔和可再生能源生物發電項目——投資2.6億元的國能巴彥生物發電有限公司一期工程2009年6月開工建設,去年12月並網,今年3月正式運營。目前,電廠已在巴彥縣農村設置了6個秸稈收購點,過去一度影響環境和安全被當做廢棄物的玉米秸稈,如今被打成捆賣給發電廠,成了巴彥農民的額外收入。

  巴彥生物發電公司經理孫耀晨向記者介紹,電廠一年可燃燒秸稈38萬噸,常年收購秸稈,現在每天收購量在1000噸左右,高峰期每天能收2000噸,秸稈收購價每噸275元,水稻殼收購價每噸150餘元。來送料的除了巴彥農民外,也吸引了附近哈爾濱市呼蘭區、木蘭縣等地的農民。

  在發電廠,記者看到廠區裡高高的圓柱形冷卻塔向外飄散著淡淡的白煙。孫耀晨邊領記者參觀邊介紹:使用秸稈做燃料發電是模擬天然煤的形成過程,發電廠將秸稈粉碎後加入專業制劑,進行煤化反應,使其具備天然煤的品質,然後再用秸稈煤成型機一次性擠壓成型。這樣做出來的“秸稈塊煤”熱值在3500至6000大卡之間,能完全替代天然煤。孫耀晨還特別向記者談道,農林廢棄物是一種很好的清潔可再生能源,生物發電廠運行後每年處理秸稈等廢棄物30多萬噸,可生產2億千瓦時的綠色電力,發電量接近20萬噸煤的產能,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50萬立方米,大大減少了煤炭發電給環境帶來的污染,實現了節能減排、低碳環保。

  巴彥縣工業和科技信息化局局長黃誠彬告訴記者,全縣各鄉鎮已形成“農民—秸稈經紀人(初級加工場)—國能發電廠”一條完整的秸稈產業鏈,圍繞發電原料的收購、加工、存儲、運輸等環節,每年可帶動農民增收7000萬元。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