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愛榮煮雞蛋給養母吃
生活報12月15日訊 冬天的牡丹江海林市橫道河子鎮,朔風吹面,像刀子般劃過臉頰。8日,記者來到橫道河子鎮,遠遠地看見一個穿著絨衣,帶著膠皮手套的中年婦女迎面走來,她就是42年如一日照顧精神病養母的張愛榮。說起自己的事跡,張愛榮說:“她養了我,我就得照顧好她。”這個朴實的信念讓張愛榮從5歲起一直照料著養母,42年間,張愛榮用實際行動演繹著一段令人動容的親情故事。
從小伺候“瘋媽”
“我還沒上小學,裝著假肢的養母就因精神失常,住進了精神病醫院。”養母住院後的一天,張愛榮從鄰居孩子口中得知,現在的父母不是她親生父母。原來,當年張愛榮隨親生父母來黑龍江修鐵路,後來她和生母得了重病,奄奄一息的張愛榮沒法被帶回四川,纔被送給了現在的養父母。
養母出院後生活不能自理,養父還要工作,照顧養母的擔子就落在了張愛榮幼小的肩上。“記得養母出院時正值冬天,髒衣服上長滿虱子,我只好將衣服拿到屋外,把虱子凍死,再將衣服洗乾淨。”“她發病時很嚇人,面目猙獰,大哭大喊。”張愛榮每次都戰戰兢兢地給養母洗臉、喂飯、收拾大便……“我上初中時,生父單位的同事來橫道河子修鐵路時認出了我,要把我領回四川。”張愛榮說:“在我生命垂危時,養父母收養了我,如果我一走了之,良心會受一輩子譴責的。”張愛榮放棄了與親生父母的團聚,繼續支橕著這個家。
“瘋媽”只喝她倒的水
張愛榮如今在鎮上當小學老師,丈夫在牡丹江市上班,每天都要坐火車通勤,兒子大學畢業後在外地工作。終日操勞的張愛榮疾病纏身,幸好還有丈夫和她一起照料養母。
“我媽說要吃雞蛋,我就得趕緊下班給她買回來,她只吃煮雞蛋,別的做法都不吃。”記者看到,躺在炕上的張母,身下鋪著厚厚的褥子,身上蓋著兩層棉被,頭上裹著枕巾。張母要喝水,看到記者拿老人的專用水杯接的半杯水,她怒目而視,呵斥道:“拿一邊去!”張愛榮趕緊進屋把水倒掉,重新接了一杯,還向記者解釋說:“她疑心很重,怕水裡有毒,必須讓她聽見水龍頭放水的聲音,她纔能放心喝。”
養父去世後,養母的病情越發嚴重,脾氣暴躁,疑心更重,常跑到橫道河子鐵路派出所去吵鬧。每次去吵鬧,張愛榮的愛人就得扔下手頭的工作,趕到派出所去接養母。即便這樣,張愛榮的丈夫也沒讓單位領導和同事給予特殊照顧。
好友幫照看一天就嚇病
為了照顧患精神病的養母,張愛榮的身體狀況越來越糟糕。今年6月,張愛榮被送進醫院,而此時她的丈夫也因病住院。張愛榮的好友陳艷萍便到她家裡幫著照顧養母,結果被養母猙獰的表情和恐怖的罵人聲嚇得病倒了。陳艷萍跟張愛榮說:“我幫著照顧一天都受不了,這幾十年,你咋熬過來的呀?”為了避免養母犯病砸東西時傷到家人,張愛榮把家裡門上的玻璃都換成木板,大部分餐具換成鋁制或不鏽鋼的。有時候,半夜聽到養母大喊大叫,張愛榮馬上起身去照料,可看到母親只是說夢話而已。趙女士跟張愛榮家住了20年的鄰居,據趙女士講,張愛榮一直這樣照顧著她的養母。
樂觀的她“堅守”這個家
在學校,大家平時看不到張愛榮臉上有一點愁容和痛苦,她把陽光的一面留給了別人。好強的張愛榮不願因照顧養母而耽誤工作。在領導眼裡,她是一個上進的好同志;在同事眼裡,她是一個樂觀開朗的好大姐;在學生眼裡,她是一個認真負責的好老師。
對養母,張愛榮稱得上是絕對孝順的好女兒,可一提到自己的親媽、丈夫、兒子,她心裡卻充滿了歉疚。遠在四川成都的親人多次寫信給張愛榮,但她不忍心扔下養母,而是選擇留下。她無法像別人的妻子那樣溫柔地體貼和關心丈夫,最讓張愛榮心裡難受的是對兒子的虧欠,因為貧寒的家境和脾氣暴躁的養母,兒子至今沒往家裡帶回來一個女孩。
采訪結束了,張愛榮送記者走出院子,這個堅強、善良、孝順的女人站在小路中間揮手道別,寒冬的傍晚很容易讓人的視線模糊,可她的身影卻深深地印在記者的腦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