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齊齊哈爾12月16日訊 當我們追尋夢想遇到挫折時,總是怨聲不斷。而對於龍沙區7111名殘疾人而言,夢想也許是自力更生活在世上,也許是通過書本去感知外面的世界,甚至僅僅是憑著自己的力量走走步、轉轉脖子,這些看似容易達成的目標,卻可能只能是夢想。
雖然他們身體殘缺,但給予他們愛與關心,他們的生命將同樣精彩。鑒於此,做好殘疾人工作,意義更加深遠。龍沙區多年來視殘疾人事業如珍寶,用愛心和責任無時無刻呵護著轄區殘疾人,從康復到文化教育等助殘服務,從培訓到就業、社會保障等制度建設,龍沙區殘疾人事業的工作者們如同縷縷陽光,照亮千萬個殘疾人的夢想。
康復服務為夢想插上翅膀
走進江安街道居民高彤光的家,一件件絕美的根雕藝術,讓人眼前一亮。如果不是有人提醒,不會想到這些藝術品出自一位殘疾人之手。
和許多患有小兒麻痺癥的殘疾人一樣,靠自己的雙手實現理想,曾經是高彤光心中遙不可及的夢。然而,當區殘聯發現他的纔藝後,鼓勵他、幫助他,送他去參加比賽,使癡迷根雕藝術20年的高彤光不僅實現了夢想,還獲得了市第四屆職業技能競賽一等獎和全省第四屆殘疾人職業技能大賽上獲得木雕三等獎,高彤光的根雕作品還被推薦參加了全國殘疾人藝術作品展。
身體康復是殘疾人實現夢想的第一步,但康復常常需要政府和社會各界共同支持。龍沙區因地制宜,創新工作模式,高標准推進社區康復工作,發掘殘疾人自身纔華,通過進行剪紙、中國結、十字繡等手工制作及吹笛子、拉二胡等纔藝表演,起引領示范作用,吸引身邊的殘疾人加入其中,有不同需求的殘疾人既能展示他們的纔藝,又可以及時地得到康復訓練。
鋪路搭橋為夢想加油續航
先天性的視力殘疾,讓南航街道居民韓興春無法過正常人的生活,直到有一天突然接到殘聯工作人員的電話,他的人生纔開始有了轉折。
“殘聯把我推薦到按摩班學習,學成後又把我介紹到轄區一家按摩所工作。殘疾人並不是殘廢人,能養活自己纔有活下去的勇氣。”經過系統的培訓,韓興春工作的按摩所招來不少“回頭客”,用雙手賺的錢養家糊口,韓興春一家人過上了衣食無懮的日子。
近年來隨著全市殘疾人事業進入新的發展裡程,龍沙區殘疾人就業的步伐不斷加快,多元化的殘疾人就業格局已經初步形成。采取培訓與就業相結合,積極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殘疾人就業培訓,今年參加省、市及自身主辦的技能培訓班人數達120餘人。此外,龍沙區利用每年20萬元的就業扶持資金,鼓勵殘疾人從事個體行業,今年已為22人申報了自主創業扶持資金。
奉獻愛心為夢想灑滿陽光
一雙滿含熱情的雙眼,一張始終帶笑的臉,無論在街道辦公室,還是在轄區殘疾人家中,總能看到她的身影——江安街道一廠社區殘疾人專職委員張雪燕。她憑著一顆愛心,一直奮斗在扶殘助殘第一線,然而前不久,她患了嚴重的腎病住了院。得知這一情況,區殘聯領導多次到醫院及家中看望她,送去慰問金和慰問品。張雪燕激動地說:“全社會都在向殘疾人提供幫助,我的夢想是讓大家看到,殘疾人有能力幫助他人,而且和普通人沒有太多不同。”
殘疾人事業是一項陽光事業,對殘疾人的扶貧工作,更是陽光下最神聖、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近年來,龍沙區在確保城鄉困難殘疾人納入最低生活保障、醫療救助、大病救助、臨時救助等社會救助的基礎上,不斷擴大特困殘疾人的救助范圍,提高他們的救助標准,使“重度殘疾”、“一戶多殘”、“老殘一體”等特困家庭和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活得到穩定的保障。每年,龍沙區為119名下肢肢體殘疾人申報代步三輪車燃油補貼,每人每年將得到補貼200元;為193戶殘疾人減免熱費9萬餘元……將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殘疾人的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