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佳木斯
搜 索
佳木斯糧食加工企業圓了農民增收夢
2011-12-17 19:25:04 來源:佳木斯日報  作者:紀可真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17日訊 今年,佳木斯市又迎來一個糧食豐收年,如何把大量豐收的糧食盡快變成農民兜裡實實在在的人民幣是豐收之後亟需考慮的問題。13日,記者在市最大的糧食深加工企業,佳木斯陽光生化有限公司找到了解決這一問題的答案。

  作為糧食深加工企業,每年秋收過後至第二年5月是陽光生化有限公司收糧最忙的季節。在糧食收購處,一臺臺送糧的大貨車排起了長隊,糧食送到後,經過檢驗、稱重等一系列流程即可卸到場地內,送糧農民當天或者第二天就可拿到賣糧款。

  記者在送糧農民休息室裡,遇到來自樺川縣四馬架鄉偉東村的李金友正在等待檢驗,他帶來了自家種的30多噸玉米,按照每公斤1.5元的價格,這一車玉米可賣5萬元左右。他說:“這塊兒收玉米的價格好,而且還不壓(欠)錢,我年年都上這來賣。”樺川縣農民唐明偉同樣也送來了35噸左右的玉米,他對記者說:“這裡賣玉米給的價格高,在家賣一公斤玉米只能賣到1.3元,這裡高了2毛錢,而且這裡離我家還挺近,我們村兒裡人都願意上這來賣糧。”據了解,這個企業在收糧季節,平均每天可收糧1500至2000噸,基本上當天生產加工都能消化掉。一年企業收購玉米達到25萬噸左右。

  這個企業建廠收糧以來,帶動周邊農村的種植業結構悄悄發生了改變,特別是近兩年來周邊玉米種植量提昇了30%至40%。企業根據市場價格,制定了略高於市場價的糧食收購價,吸引農民前來賣糧,保證企業正常生產運轉的同時,也有效增加了農民的收入。同時,由於企業對所收購的玉米質量有所要求,周邊農民也由以往種植低產量的膠質玉米漸漸改為種植高產量的粉質玉米,有效地促進了農民增收。同時,因為有了糧食深加工企業“坐鎮”,周邊農民抵抗天災人禍的能力也不斷加強,即使遇到早霜、旱澇等自然災害導致玉米沒有長成無法銷售,也可賣到糧食加工企業,減少損失。

  指著場地上小山一樣黃燦燦的玉米,該公司副總經理孫力向記者介紹,作為糧食深加工企業,要保證正常運轉必須有充足的生產原料,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必須要以誠信來吸引農民,第一天收購,最遲第二天就可讓農民把賣糧款揣到兜裡,正是有了這樣的工作效率纔能夠吸引農民前來賣糧。為保障農民利益,糧食價格也定的能夠讓農民滿意,這是保證企業不斷發展的根本。

  據悉,這個企業投資建設的制酒廠正在緊張施工中,把生產的酒精轉化為附加值更高的白酒,屆時,不僅糧食收購量將大幅提昇,還可為全市稅收做出更大的貢獻。同時,借助廠區內的鐵路專線物流優勢及地理位置優勢,這個企業還打算作糧食貿易,為南方企業輸送糧食原料,為豐產的糧食開拓和尋找更多的加工轉化之路。

  記者點評   多為農民想一想

  如何讓辛苦一年種出的糧食能夠盡快多換成錢,是豐收後的農民們惟一的願望。哪裡糧價高、結算快,他們就願意到哪裡賣糧。因此,在研究糧食加工轉化的過程中,一定要考慮到維護農民的利益。同時糧食加工轉化企業也要不斷尋求新的增加糧食附加值的方法,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實現農民、企業、社會的共同發展。 在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由於軟環境的影響,農民送糧的路程中還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困難和阻礙,致使部分農民在家門口把糧低價賣給收糧商販,不能到企業直接賣糧,這樣造成了農民收入的減少。希望有關部門能夠在農民賣糧時節多開闢一些綠色通道,為農民賣糧送糧提供更多的方便。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