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19日訊 近年來,同江市不斷擴大就業渠道,通過政府促進就業、市場調節就業、勞動者自主擇業,不斷加強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建設,就業服務水平明顯提高,同時加大創業扶持力度,創新工作思路,拓寬就業門路,譜寫出了動人心弦的民生歌,和諧曲。
同江市全方位落實各項就業再就業優惠政策,為有效發揮政策促進創業的最大效應,該市全力做好小額貸款發放工作,通過舉辦創業項目推介會,解決創業人員無創業項目的難題;通過落實小額貸款政策,使一大批下崗失業人員走上了自主創業路。並積極協調財政、銀行部門降低小額擔保貸款門檻,拓寬擔保人范圍,逐步完善和落實小額擔保貸款惠民政策。發放范圍從2007年和2008年的下崗失業人員,到現在的有創業願望、創業能力和創業項目的殘疾人、軍隊退役人員、高校畢業生等;發放標准從最初的2萬元逐步提高到現在的3至5萬元。使小額擔保貸款的發放范圍更加完善,額度逐年遞增,作用更加明顯。截至目前,共計為1243名創業者發放小額擔保貸款4237萬元。
同江市積極完善就業援助機制,幫助“零就業家庭”脫零。同江市就業局負責人告訴記者,實施開發公益性崗位,公益性崗位是對就業困難人員實行優先扶持和重點援助的重要措施,是建立就業援助長效機制的有效途徑。同江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就業再就業扶持政策,借助開發公益性崗位,促進大齡失業人員、“零就業家庭”人員、享受城市居民低保人員、殘疾人失業人員等就業困難群體就業。本著“尊嚴、體面、適合”的原則,為隨軍家屬開發公益性崗位30餘個,安置隨軍家屬20名;開展了針對高校畢業生就業援助的“彩虹工程”,安置了19名困難家庭大學生就業。通過舉辦公益性崗位推介會,共開發保潔、保安、市容協管員、治安等公益性崗位729個,不僅讓一大批就業困難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同時,對同江市公共環境綠化、治安維護、路段保潔等城市建設方面也起到了積極的推進作用。
為使勞動保障工作向基層延伸,實現全面覆蓋,同江市還率先在佳木斯地區搭建了城市社區、鄉鎮、村三級勞動保障服務平臺,並積極籌措資金,配齊了辦公設施,多次開展業務培訓,提高平臺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和服務能力,為用工單位與求職者搭建了一座溝通順暢的求職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