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大興安嶺
搜 索
漠河縣加快生態旅游發展紀實
2011-12-21 14:34:36 來源:大興安嶺日報  作者:唐國忠 徐春華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2月21日訊 時下,漠河旅游已向文化體驗型、休閑度假型發展。立足當地獨特的人文、地理、自然等旅游資源,打響品牌,借力造勢。

  充分利用深厚的文化底蘊,眾多的歷史遺存,便利的交通區位,打好“文化”這個牌子,在全省景區中躍居前列,已成為全國知名的旅游勝地。

  到11月末,接待游客929710人次,實現收入75690萬元,人數同比增長46.16%,收入同比增長43.37%。2010年,北極村成功晉級為國家4A級旅游景區,並被評為全國首批“特色景觀旅游名鎮(村)”。“神州北極村,中國龍江源”的旅游品牌享譽海內外。

  立足資源打響品牌。以節慶活動為媒,向人們展示悠久燦爛的漠河地域、山水文化和蓬勃發展的旅游,是漠河旅游業發展的重頭戲。

  今年,從春季的漠河冰雪汽車越野賽暨全國汽車越野系列賽漠河站比賽,到夏季的第21屆大興安嶺漠河北極光節、冬至文化節,衝擊人視野的文化趣味越來越濃,體現了北極之旅的大冰雪、大界江、大森林與節慶文化,地域文化,風土人情融為一體的北極旅游文化魅力。特別是今年的第二屆冬至文化節、聖誕節體驗之旅活動的規模和水平進一步得到了提昇,整合特色最北、最冷文化等優勢,叫響“北”字這一品牌。

  旅游經濟,是知名經濟、注意力經濟。打“北”字主意,漠河縣精心實施營銷策略,抓住這一特點,動腦子,下功夫,策劃了許多卓有成效的“金點子”行動。

  縣旅游部門重點抓住在北京、上海、海南等重要客源城市,搞好國際、國內精品線路嫁接。建立旅游城市聯盟,以企業為主體,實施“整合營銷”戰略。加強與人民網等媒體合作,通過宣傳加體驗的模式,開展各類特色活動。

  充分發揮地方節會優勢,聘請專業策劃公司,對冰雪文化節、冬至節進行昇溫策劃,廣邀知名媒體聚焦賽事,達到了對內鼓舞士氣,對外提昇形象的目的。

  豐富旅游產業文化要素,延伸產業鏈條。讓游客在尋北當中,吃好、玩好。說起“吃”,他們精心包裝、宣傳和推出漠河名特小吃等,打造特色餐飲品牌。在“購”方面,整合野生漿果、山珍水產等旅游特色產品,改進產品包裝,不斷提昇旅游文化產品附加值。在“娛”方面,積極配套建設了一批精品旅游娛樂項目,提高旅游景區游客參與性和觀賞性,豐富景區的文化內涵,延長游客逗留時間,提高了漠河旅游經濟的水平和質量。

  發展旅游業是一項長期的工程,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全縣樹立了旅游發展“一盤棋”的思想,突出重點、體現標志性、深度開發、打造精品,大手筆編制旅游規劃。


 

  前瞻性,科學性融入規劃期中。今年,委托中國城市規劃設計院、英國工程設計院、黑龍江省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等多家知名規劃設計單位,對基礎設施、景點景區建設進行了全面系統的規劃。目前,《北極村旅游名鎮總體規劃》、《神州北極龍島控制性詳細規劃》、《北極聖誕村修建新詳細規劃》、《洛古河控制性及修建性詳細規劃》等15個規劃已編制完成。

  按照規劃,高標准加快了景區景點建設。重點推進了17個工程項目,累計完成投資2.05億元。

  北極村旅游名鎮重點推進十大景點建設。今年春節剛過,時任縣長現任縣委書記的王開明便著手土地的征用工作。春暖花開之時,先後啟動了“十裡長湖”、“龍島”、“新村”、“大馬場自駕游宿營地”、“聖誕村”、“民族生態園”、“天象館”、“北極濕地公園”、“北極洲”、“金水湖浴場”等景點建設工程。

  更加注重把特色做優、精品做強、品牌作響,加快了北極生態園、北極村商服一條街、聖誕世界二期等重點建設,景區檔次快速提昇;加快十裡長湖、樟子松基因園、七星山、元寶山、月亮湖、濕地景區等新的景點開發,增加新的旅游看點。科學謀劃天象館、高爾夫訓練場等項目,力爭引進戰略合作伙伴,打造漠河旅游新的支橕點,促進漠河旅游產業的快速昇溫。

  一個天象館總投資就達2.3億元,現已完成選址。二十九站古驛站建設,總投資1億元,佔地面積20萬平方米。蓮花湖項目,總投資3900萬元,佔地34公頃,分為三期建設。已投入3100萬元。觀音山景區建設,一、二期估算投資3583.18萬元。到今年八月份,現已完成投資2989.57萬元。

  隨著景區、景點建設的步子加快,今年夏季,北極旅游異常火爆,月均接待游客20萬人次以上,同比增長50%,出現了歷史性增長。北極村的旅游收入已經超過了2億多元。

  走上了政府主導,全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的發展路子,以繁榮發展北極生態文化為目標、打造北極光節旅游文化品牌主題系列活動為載體,重點開展經貿合作。邀請友好城市共同參與,提昇海內外知名度和影響力。開展旅游產品特色主題活動,體現節慶經濟的帶動作用。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旅游經濟逐年攀高。力推旅游富民工程,加快了旅游業發展方式轉變,充分發揮旅游富民的重要作用。

  縣裡成立五大公司,“農家樂”開發了鄉村旅游,把農民引進了企業,變成了正式職工。轉身成為城鎮居民,上班有工資,退休有養老金,月收入最少的普通工達到1000多元。

  上班,當職工,並非人人都喜歡。年紀輕、頭腦靈活的,不願意掙有數的錢。有的主動放棄,開飯店、旅店、以及旅游紀念品商店等,城鄉收入差距明顯縮小。1~11月份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14242元,同比增長25.8%。

  上半年漠河縣旅游業小口徑對GDP和GDP中第三產業的貢獻率分別達到31.2%和51%,對GDP和GDP中第三產業的拉動力分別達到4.4和9.3個百分點。

  今年,前11月,實現收入75690萬元,人數同比增長46.16%,收入同比增長43.37%。

  雖然航空飛行班次減少,但客運量仍然實現72940人次,同比增長17.7%,平均載客量80.7人和載客率69.5同比分別提高80人和0.2個百分點。

  全縣旅游經濟在節節攀昇的同時,北極漠河的對外影響不斷擴大,旅游產業也出現了明顯轉變。由以散客為主逐漸向組團旅游轉變;由以單個景點游向線路游轉變。

  旅游業是一個地域的窗口,也是對外一面鏡子。加強對旅游從業人員崗前培訓,開辦導游員崗前培訓班一期,為期40餘天,共培訓導游及相關人員112人,促進導游人員整體素質不斷提昇。

  圍繞“誠信漠河”建設,在旅行社、導游人員中廣泛開展誠信教育,簽訂誠信公約、文明服務承諾,引導旅游從業企業和人員誠信合法經營。強化綜合治理,規范旅游市場。嚴厲打擊假導黑社、漫天要價、散客宰客等違規違法行為,共查處導游違規案件7起,進一步淨化了旅游經濟發展環境。

  為便於管理,形成整體優勢,先後成立了家庭賓館協會、旅行社協會、馬爬犁協會、游船協會和旅游紀念品協會等行業組織,重點啟動了旅游服務接待中心、旅游投訴中心,散客接待服務中心等機構建設。

  對軟硬件設施達標的11家家庭賓館進行了評審評星,目前,北極村擁有三星級家庭賓館50家,二星級家庭賓館59家,一星級家庭賓館13家,農家院7家,家庭賓館整體接待服務水平,服務理念不斷攀昇。

  深厚的文化底蘊,眾多的歷史遺存,獨特的地方特色,便利的交通區位,造就了漠河發展旅游業得天獨厚的優勢。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