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2月23日訊 近日,由哈市農委起草,哈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批准發布的《哈爾濱市種芽菜生產技術規程》正式發布實施,對於種芽菜生產環境、生產設備、清潔消毒、人員要求、技術要求、產品采收、標識與包裝、有毒有害物質檢測、貯存及運輸、生產記錄等都作出了詳細規定。從此,冰城豆芽生產將有規可依。
《規程》提倡和推行工廠化、規模化生產的加工方式,要求生產場地能夠滿足原料與半成品、成品的生產、貯存應嚴格分開,人流與物流分開,避免交叉污染的質量衛生要求。而在生產條件方面,加工廠家應設置與生產相適應的清洗車間、浸種車間、培育車間、成品及包裝車間和倉庫。配備相應的冷藏、貯存、防蠅、防塵、防鼠、防蟲、通風、照明、傳送、加溫及噴灌等設備。提倡和鼓勵使用先進的種芽菜生產加工設備,改善種芽菜生產加工工藝。
從業人員生產種芽菜必須具持有健康證,凡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以及消化道傳染病、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未治愈等人員不得直接從事種芽菜生產經營。從業人員進入生產區還應更換工作服、鞋、帽等,用流動水洗手消毒,不得戴外露飾物。
《規程》還對種芽菜的整個生產過程都作出相應規定。生產廠商應選取發芽率大於等於95%的新鮮種子,清洗後浸種,浸種超過6小時應換清水。浸後種子一般每天噴淋3——4次。水溫保持在20—30℃,濕度保持在80%以上,高度應小於12厘米。
生產者應選用整潔、無污染、無異味,無毒無害,符合食品包裝材料衛生標准的包裝材料,並對其生產的產品有明確的標識,應注明產品名稱、生產單位、生產地址、淨含量、生產日期、保質期、貯藏方法、注意事項、執行標准號及聯系方式。產品標識應完整、准確,不得誇大其詞。整包裝的種芽菜在包裝生產線上進行定量包裝,逐袋檢查封口是否完好、有無漏氣,然後立即移至保鮮庫。散包裝的種芽菜裝入清洗消毒完的周轉箱應立目D移至保鮮庫。
生產者應設立產品質量檢驗機構,配備必要的檢驗設備和專業人員,或委托有資質的檢驗機構對原料、輔料、產品等進行檢驗,並登記備案。每批次生產種芽菜的原輔料及消毒劑、包裝材料等應進行檢驗或建立合格證明索證登記制度,合格產品方可投入生產。
《規程》最具新意的一點就是要求生產廠商建立種芽菜生產記錄檔案。對種芽菜的生產環境,生產技術,投入品的名稱、來源、使用量及種芽菜生產日期、采收日期、生產量、檢驗結果、銷售方向等—一進行記錄。而生產記錄檔案要求至少保存一年時間,以便檢查和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