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駕市場混亂無序讓人懮。記者蘇強攝
黑龍江日報12月23日訊 近年來,隨著機動車數量的猛增,“陪駕”行業在哈市漸漸興起。交警部門數據顯示,目前,哈市持駕照人數近160萬,每年新增機動車駕駛員近15萬人。很多“新手”駕校出來後都希望再上路練習一段時間,這給“陪駕”行業開闢了巨大市場。然而記者在走訪中發現,陪駕市場處於一種無序狀態——
監管“真空”安全堪懮
針對目前陪駕行業存在的諸多隱患,哈市交通運輸局駕管辦相關負責人表示,交通部門和工商部門2010年聯合出臺了規范性文件,要求從事陪駕的個人必須具備教練員證方可從事陪駕,而且必須使用駕校車輛,任何車行和中介不得私自開展陪駕業務。當提及社會上出現的一些“黑陪駕”時,該負責人表示,目前下發的規范性文件缺少相應的處罰措施,所以監管起來很有難度。
一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目前我國《機動車駕駛員培訓管理規定》只適用駕校中的學員與教練員間的規范管理,沒有對已經取得駕照,仍然在陪駕教練指導下開車的人作定位。交通部門也規定,駕校的教練員必須獲得教練員證方能上崗,但是目前哈市還沒有“陪駕”這一行業的專項審批。《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對“陪駕學員”也沒作任何身份認定,陪駕車一旦出了交通事故該如何處置,沒有任何規范。總而言之,目前哈市陪駕市場在服務標准、教練資質、出現事故時的責任承擔等方面都處於一種“真空”狀態,那些“新手”一旦僱傭了那些“黑陪駕”根本沒有保障可言。
“黑陪駕”暗藏隱患
市民王寧兩年前拿到駕照,但最近剛買車。為了穩妥,王寧在網上找了一位陪駕教練。“他在網站上打出的廣告稱是正規駕校有證練車陪駕,提供專業教練車,可見面後卻發現對方提供的根本不是教練車,而是車況極差的私家車,連個副剎車都沒有。”王寧隨即提出要簽安全協議,卻遭到了司機的拒絕,對方表示雖然沒有教練員證,但也是老司機了,從沒出過問題。由於害怕,王寧取消了陪駕。
說起“黑陪駕”,市民張祺也是耿耿於懷。“上車沒多久,陪駕師傅就帶我駛上了車流稀少的郊區公路,他不但不教駕車技巧,還一直要求加速,而且不停地說‘上車先練膽兒,開快點,慢慢就好了’。”張祺後來纔得知,對方根本不是陪駕,而是某公司的司機,當陪駕不過是想賺點外快。
“本人A2駕照,駕齡10年,擔任機動車駕駛員教練,有著豐富的駕駛經驗和執教經驗。”“哈爾濱正規駕校有證練車陪駕陪練,全新捷達專業教練車。”在某分類信息網站上,記者搜索“陪駕”,便出現數十條相關廣告。記者隨後撥通了幾個陪練的電話得知,此類陪駕收費標准一般是提供車輛每小時40元至50元,自備車輛的每小時30元至40元。當被問到具體是哪家駕校時,對方均避而不答。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目前從事陪駕業務的主要有三個群體:一是駕校增設的有證練車中心,這部分人群較少;二是駕校的教練利用業餘時間賺點外快;三是“客串”的私人駕駛員。其中,後兩者采用的都是“游擊隊”式的經營方式,這部分人員由於沒有從事陪駕的資質而被稱為“黑陪駕”。這些私人駕駛員使用的都是二手車,而且很少有教練車必備的副剎車,也沒有任何書面服務合同。
陪駕市場亟須政策“把關”
目前,“陪駕”這一新興行業已引起更多人的關注,但隨著市民需求的增加,該行業發展無序、監管缺失等問題也越發明顯。記者了解到,目前,雖然國家並沒有針對此項服務制定專門的政策法規,但有些地方已經出臺了相應的行業規范。2003年,杭州市開始實施《杭州市汽車駕駛陪駕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對提供陪駕業務的單位的資質,提供的服務都有明確的規定,並且規定必須簽訂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
對此,哈市民盟建議,政府相關部門應盡快出臺相關行業規范,同時為陪駕服務行業明確主管部門,並將其納入運管部門的管理范疇中,定期進行審驗,對其服務質量進行監督檢查。同時,盡快制定出臺地方性法規,對陪駕的安全性、發生事故的糾紛時的責任認定等做出規范認定。由物價部門牽頭,出臺相應的收費標准。由工商部門牽頭,出臺統一的陪駕服務格式合同文本,規定當事雙方必須履行合同簽訂程序,以防在陪駕過程中,因違章追責、交通事故而引發消費摩擦和法律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