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經濟·旅游  >  經濟
搜 索
『環境友好』優先扮靚城鎮化進程
2011-12-27 08:19:55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賈紅路 王彥 李晶琳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2月27日訊 2008年以來,我省著眼於深度開發『第二戰略資源』——生態綠色資源,打造建設園林城鎮、生態城鎮和旅游名鎮,走出了一條『環境友好』優先的城鎮化道路。

  城在山水中山水嵌城中

  數字鏈接:綠化三年會戰,造林1014萬畝,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3.62%,綠地率達到29.34%,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0.47平方米。

  同江市境內的濃江農場原本並不知名,但是這兩年,生態型、園林式的優美環境使濃江農場聲名遠播。白色建築、紅色屋頂、綠色草坪,身處其中,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房在園中、人在景中。整個農場場部所轄面積2400畝,而造林綠化面積就達1750畝,其中草坪面積13萬平方米,城鎮綠化率達到72%。

  2008年以來,我省把創建國家園林城市、加快城鎮園林綠化作為植樹造林三年大會戰的重要決策進行部署。從2008到2010年三年會戰期間,我省共完成造林1014萬畝,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3.62%,綠地率達到29.34%,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到10.47平方米。預計2011年與2007年相比,全省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提高9個百分點,高於全國城市同期4.5個百分點,相當於多增城市綠地面積3000公頃。

  放眼全省各地,城市園林綠化扮靚白山黑水。七臺河市全面實施『八大景觀工程』,兩年栽樹608.95萬株,城市建成區新增園林綠地面積487.57公頃;大慶市兩年投入近40億元用於園林綠化建設,新增綠地面積2129公頃;齊齊哈爾、海林等城市創建了各種『主題林』,體現了全社會『愛自然、愛綠色、愛家園』的美好情懷;哈爾濱市群力新區以綠化為主的生態環境建設項目獲得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應該說,我省開始走上了一條『環境友好』優先的城鎮化道路。

  天變得更藍 水變得更清

  數字鏈接:省內松花江流域55個河流斷面監測結果顯示,水質達標率提高了23.6個百分點,2010年,在全國7大流域中排名第二。水生生物監測結果也表明,整個流域的生態指標位居全國7大流域前列。

  松花江流經我省60個市縣。近幾年,沿岸居民普遍感到這條母親河清了,秀了,水裡的魚多了。長久不見的鱘魚和鰲花等稀有魚類再現江中,東方白鸛等珍貴的水禽也有了穩定的種群棲息地。

  幾年來,推進城鎮化進程,我省始終把『環境友好』擺在重要位置,提上日程。『十一五』期間,省內松花江流域55個河流斷面監測結果顯示,流域內水質達標率明顯提高,高錳酸鹽指數較前5年明顯降低,水質達標率提高了23.6個百分點,2010年,在全國7大流域中排名第二。水生生物監測結果也表明,松花江乾流哈爾濱、佳木斯江段的水質已經由『十五』期間的重度污染轉變為『輕度污染』,整個流域的生態指標位居全國7大流域前列。

  據了解,我省列入《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項目116個,其中,工業治理項目65個,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項目40個,區域污染防治項目11個。規劃投資77.48億元,佔全流域總投資的58%。截至目前116個項目已全部建成(含8個調整項目);已完成驗收項目94個(含調整項目),佔項目總數的80.2%。我省省轄城市已全部建有城鎮污水處理廠,實現了我省環保史上的突破;主要污染物減排任務全面完成,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我省城市空氣質量狀況較往年明顯改善,全省城市平均優良天數繼續增加,優良天數比例為93.2%,比去年昇高0.9個百分點。藍天、碧水、青山成為我省城鎮化建設進程中的一道絢麗風景線。

  哈爾濱市的馬女士從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連環湖溫泉小鎮度假回來後就贊不絕口。馬女士說,連環湖溫泉小鎮藍天碧水,生態環境好,酒店服務設施齊全,吃、住、玩都非常舒服。

  資源大省的『華麗轉身』

  數字鏈接:大力構建北國風光特色旅游開發區,建設14個重點旅游名鎮。近4年間,國內旅游總收入年均遞增30%以上,超過同期GDP增幅近2倍,有效拉動了全省經濟增長與發展方式的轉型。

  剛剛開幕的第十四屆中國黑龍江國際滑雪節,將世界的目光引向黑龍江,集聚在亞布力——正在建設中的我省14個重點旅游名鎮之一。坐落於亞布力青雲區的木質別墅群,總建築面積4780平方米、總投資3800萬元。20棟木制別墅家庭賓館拔地而起,矗立在參加滑雪節的中外嘉賓面前,並將通過他們的眼睛和鏡頭,將亞布力旅游名鎮的風采展示給世界。

  尚志市亞布力旅游名鎮及杜爾伯特蒙古族自治縣連環湖溫泉小鎮僅是我省著力打造的重點旅游名鎮的代表。

  幾年來,我省大力構建北國風光特色旅游開發區,建設旅游名鎮。目前,全省14個重點旅游名鎮已經開工項目171個,完成投資45.59億元。近4年間,國內旅游總收入年均遞增30%以上,超過同期GDP增幅近2倍,有效拉動了全省經濟增長與發展方式的轉型。『十一五』以來,我省全力打造五大連池、鏡泊湖、亞布力、湯旺河、北極村、興凱湖、黑瞎子島、名山、海林農場、七星農場、金龍山、連環湖、虎頭、蓮花新鎮等14個重點旅游名鎮。基礎設施不斷改善,加大了公路、鐵路、機場等交通設施建設,新建了一批較高標准的旅游賓館等服務設施,旅游接待水平大幅提昇;景區品位不斷提昇,建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景區景點項目;名鎮效應不斷擴大,拉動作用不斷增強,旅游基礎設施建設不但拉動了旅游業的快速發展,也促進了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進程,帶動了餐飲、房地產、交通、通信等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

  在14個重點旅游名鎮建設的示范和帶動下,各地都在利用當地旅游資源,因地制宜,建設自己的旅游小鎮、旅游農場。旅游資源開發由零打碎敲變為頂層設計。預計2011年與2007年相比,黑龍江省著力打造北國風光特色旅游開發區和14個旅游名鎮取得重大進展,帶動全省國際國內旅游總收入將由420億元增加到1100億元,增幅達到近兩倍。表明我省已經由單純開采資源、出賣資源發展向開發經營生態資源景觀轉變,這稱得上是資源大省發展方式上的一次『華麗轉身』。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