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肇東市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42萬千瓦。東北網記者 孫曉銳 攝

農墾大馬力機械在整地。資料圖
高度機械化促進農業建設
為提高我省大型農機保有量和田間作業綜合機械化水平,在原有440個投資千萬元的大型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基礎上,今年我省又新建了118個投資1000萬元的農機合作社,大型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總數達到558個,全面提高了種管收關鍵環節機械化水平。
肇東位於黑龍江省中南部,過去這裡的耕作方式相對落後,各家各戶分散經營,小型農用機械各行其道,難以打破犁底層,致使土壤板結。“晴天硬邦邦、雨天水汪汪、土壤不保?、見風就倒秧”就是當時農業生產的真實寫照。
肇東市農業局副局長尹纔介紹說,為打破這一局面,近年來全市組建投資千萬元以上的現代化大型農機作業合作社16個,今年又通過招標申報組建千萬元農機合作社10個,總量達到26個,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42萬千瓦。2011年全市糧食總產達到58.6億斤,創歷史新高。
作為我國探索和實踐現代農業發展之路先行者的黑龍江墾區,全年農機更新總投入達26億元,新建現代農機裝備作業區20個,累計建成旱田現代農機裝備區351個,更新購買國內外先進農業機械5.1萬臺件。截至今年,墾區的農機總動力已達到695萬千瓦,農業綜合機械化率達97%。
如今,墾區農機裝備水平、標准化管理水平和農機化發展水平不僅保持國內領先,而且已達到世界發達國家先進水平,被稱譽為“中國農業機械化的領跑者”。
農業機械化為墾區實現農業大豐收,促進現代化大農業建設發揮了重要的保障作用。今年墾區糧食總產實現了又一個重大突破,總產首次突破400億斤,達到407.4億斤,比去年增加43.8億斤,農業生產實現“八連增”。
為充分發揮自身現代化大農業的示范帶動作用,近年來黑龍江墾區發展深入開展場縣共建,提高現代農業輻射半徑。全省有66個縣(市、區)與墾區105個農場開展了合作共建,基本覆蓋了全省所有縣(市、區)和農場。今年墾區為農村代耕、代播、代收等總面積達4052萬畝,帶動了全省農村糧食生產水平同步提高。
現代農業發展中心為農墾九三管局農業生產提供技術支橕。東北網記者 孫曉銳 攝
現代化大農業建設風起雲湧。資料圖
高科技應用提高糧食生產
春種任務在一個月內完成,各種農作物全部種在了豐產期;全省良種覆蓋率保持在98%以上;等離子種子處理技術實施面積1650萬畝,種子包衣率達到90%;今年,全省機播比例達到90%以上;五大糧食作物模式化栽培推廣面積達到1.58億畝,比上年增加1300萬畝……
近年來,我省農業部門堅持把標准化生產貫穿糧食生產全過程,嚴格農業生產各環節質量標准,全面提昇糧食生產水平。
安達市豐橋農機合作社的玉米高產示范核心區,實施了科學種田和節水灌溉,為當地農民展示了現代化大農業的雛形。昇平鎮豐橋合作社社員孫宏斌說,我們合作社采用了玉米間種綠豆高產攻關栽培模式,並利用大型時針式噴灌,時時為作物播水。
金秋十月,昇平豐橋農機合作社傳來喜訊,5000畝玉米喜獲豐收,玉米高產示范核心區的玉米經測產,畝產達到2200斤。
在農墾九三管理局,現代農業裝備電子、液壓和信息化技術的廣泛應用,讓每臺大馬力拖拉機就相當於一個移動的科研所。全球衛星定位技術、遙感技術、全球地理信息系統技術、計算機自動控制技術等現代科技成果,經過綜合組裝配套,使大馬力機械實現了自動導航、精密播種、變量施肥、即時測產等精准化、標准化作業。
全局各作物優良品種覆蓋率達100%以上,農業科技貢獻率為68%。
2009年6月胡錦濤總書記視察黑龍江時指出,“糧食安全始終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希望黑龍江的同志繼續抓好糧食生產,積極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真正使這片肥沃的黑土地成為國家可靠的大糧倉”。
隨著大力推進現代化大農業建設,一條具有黑龍江特色現代農業路子已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