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1月5日訊(記者 孫曉銳) 2010年10月13日,新中國成立以來,哈爾濱市首次自行組織建設的第一座特大型跨江橋梁——松浦大橋正式通車。
松浦大橋工程南起道外區南勛街,北至松北區永勝路,全長4.027公裡,主線橋梁長度3.45公裡,由南引橋、跨江大橋和北引橋三部分組成。其中,主橋采用獨塔斜拉橋,其結構為半漂浮雙索面體系,主跨268米,邊跨208米,主塔高160米,橋寬39.5米,雙向八車道,兩側各設2米寬人行道,最大高峰小時機動車流量9800輛,橋梁設計荷載采用城市A級,橋下淨空可滿足松花江三級航道通行需要。工程概算投資16.47億元。
|
建成後的松浦大橋,是目前松花江流域上工程規模最大、工藝最復雜、科技含量最高、結構形式最新穎的越江通道。其108根斜拉索組成的主塔“倒扇形”雙層索面,托起了主橋476米鋼混疊合梁、主橋橋面系,以及跨江主橋車輛最大荷載在內的總計3萬噸的重量;其268米的主橋主跨,躋身我國大跨度獨塔斜拉橋中第八位;其160.221米高主塔,構成了哈爾濱市新的地標性景觀。
據時任大橋指揮部常務副總指揮、省工程結構專家吳向陽介紹,作為一種拉索體系,斜拉橋比梁式橋的跨越能力更大。而斜拉橋以其造型優美、功效實用聞名於世,是目前世界上大跨度橋梁的最主要橋型。松浦大橋設計方案選擇獨塔斜拉橋橋型可以提供較自由的通航淨寬,避免對水上船舶通行帶來影響。
松浦大橋工程動工之初,為把大橋打造成為國內同類橋梁中質量最優、工期最短、工程造價最低的精品工程,工程技術人員相繼克服了作業地域條件復雜、工藝流程多樣、有效作業時間短、交叉點多,以及受汛期和冬季、雨季影響大等困難,在工程設計、施工規模和技術工法等方面刷新7項全省和全國記錄,成功應用了十餘項國內領先技術,解決攻克近百個建設難題,為北方高寒地區建設超大型跨江橋梁做出積極的實踐性探索。其中,創我省橋梁施工五項第一:
——主塔超長樁基施工(深入水下95米、變徑2.5-2.0米)圓滿順利完成,25根樁基一次性檢驗合格,刷新了我省大口徑、變截面、超長樁施工新記錄。
——在室外零下28℃的氣溫條件下,一次性成功完成主塔水下6.5米深、體量達2400立方米的封底混凝土澆築施工,保證了主塔承臺的順利施工。
——開展課題攻關,保證了主塔承臺5200立方米混凝土在室外零下10℃的氣溫條件下一次性成功澆注,解決了大體積?水化熱造成?開裂問題,確保了?澆築質量。
——江中灘島連續箱梁首次采用移動模架造橋機,解決了沙土支架不穩定和施工速度慢問題。目前已順利完成4孔梁的施工,為我省橋梁上部梁在軟土地基施工做出積極探索。
——首次在工程實體樁上應用了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自平衡法樁基檢測技術,有效解決了大口徑、大承載力工程樁基檢測難、投資高的問題。
此外,大橋的建設者們采取冬季不間斷連續施工等方式,全面提昇了工程建設速度,原定3年的工期,僅用2年半的時間提前建成通車。
松浦大橋的建成通車,為城市東部地區增添了一座重要的過江交通樞紐通道,使其南北越江通行時間縮短到10分鍾,不僅有效緩解了松花江兩岸現有過江交通壓力,而且使城市路網進一步與哈大、哈依、哈綏公路緊密銜接。
54路公交車隊隊長於伯林介紹說,以前54路公交車從松浦鎮走公路大橋過江至少1個半小時。現在公交車從松浦鎮走松浦大橋到道外二十道街最多只用10分鍾。
一橋飛架,助兩岸跨越發展;中興工程,促城市加快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