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月8日訊 如果有限的人生像是一個減速旋轉的陀螺,那麼她在紮根環衛的21年工作中,她的陀螺從未停歇過。陀螺轉走了她的青春,卻轉不走她對環衛工作的執著和熱愛。她就是雞西市區公廁的“活地圖”——市環衛局垃圾處理廠公廁管理站站長陳艷君。
與其說是圍著工作轉,不如說是圍著公廁轉,陳艷君這一轉就是21年。雞西市區共有旱廁232座,夏季每逢遇到大雨,小公廁就灌滿了,隨時會發生糞便外溢現象。陳艷君就冒著大雨,與清淘工們對容易灌滿的公廁進行巡回清淘。部分居民素質低,經常把垃圾袋和各種廢棄物往廁所裡倒,致使直徑只有15至20厘米的吸糞管經常被堵住,工具送不進去,她就得用手伸進去一點一點地淘,常常被糞便熏得嘔吐不止,弄得滿身都是糞便。
她總是對身邊的同事們說:“再髒再臭的活兒總得有人乾,有什麼過不去的呢?”冬季,廁所只能人工清淘,有時人手不夠,她就自己帶著工人親自清淘。有的廁所狹窄,蓄糞池淺,必須蹲跪在糞池裡用鎬一下一下地刨,刨起的糞渣崩得她滿身滿臉。
每場衝鋒戰役,從來少不了她瘦而堅定的身影,同事們都親切地叫她“陳大虎”。去年7月4日雞西市區強降雨突發內澇,陳艷君被緊急安排到受災最嚴重的人友橋下,協助市政設施管理處等專業部門搶險救災。一根3寸粗的清吸管有200多斤,一般男同志拿上拿下都要費好些力氣,一天下來她卻要反復循環作業十幾次。搶險工作進行到深夜,女同志都已經回家了,她卻堅守前線,連續36個小時奮戰在搶險一線,直至水位退下纔和大家一起回家。
她不僅將公廁管理當成日常工作,更是將工人的困難、群眾反映的公廁問題當成自家事辦,不推脫、不拖延,贏得了群眾們的廣泛認可。
工人請假,她就主動承擔起了工作責任,並利用休息時間前去探望。工人看在眼裡,暖在心頭,日常工作中都盡量避免請假,工作時都爭搶著乾。冬季清淘,公廁每年都要外僱農工。農工乾了一兩年後都嫌工作又髒又累,人越來越少,她就下班後挨家動員。有的農工家庭困難,她就自掏腰包買生活用品幫忙補貼家用。每次清淘廁所,她都先跳下蓄糞池掄鎬刨,她實實在在的行動感動了農工們。
她在工作中不把自己當領導,成績面前不把自己當先進,病痛面前不把自己當病人,她就是這樣一個“小氣”的人,捨不得花一點精力在自己身上。由於工作性質需要,她常年穿著幾身磨破洞、洗褪色的舊衣,即使逢年過節,她也穿不上一件新衣,因為她從沒有節假日。她常說:“工作就要有個工作的樣子,等我退休了再好好收拾收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