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協委員為完善城市公共交通建言
-配備學生專線公交 增補貼解決司機荒
生活報1月9日訊 城市公共交通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目前,我省的公共交通還存在線路設置不盡合理、站名調整不及時、公交司機用工荒等弊病,在本次省政協會議上,大力發展公共交通成為政協委員提案關注最多的熱點問題。
現象一 公交車遭遇用工荒
當前,駕駛員流失現象嚴重影響了我省公交企業運營。以鶴崗市為例,公共交通公司共有客車267臺,按標准應配備534名駕駛員纔可滿足日常運營需求,實際上現僅有240名駕駛員,因缺少駕駛員,每天停運車輛在30臺以上,冬季更為嚴重,有30%的車輛因缺少駕駛員而停運,所有駕駛員都處在超負荷工作狀態。
建議:建立公交補貼機制
對於公交司機用工荒問題,民盟省委有關人員去年曾多次調研,他們建議逐步健全政府對公交行業的財政補貼政策機制,加大補貼力度。把城市公共交通發展納入公共財政體系,建立健全城市公共交通投入補貼和補償機制。
現象二 民航巴士站點太少
如今到飛機場,哈市市民最苦惱的就是無公共車可坐,因為市區內只設了幾個民航巴士站點,如果不順路很費時間,只得打車去機場。“我家在松北,那裡沒有民航巴士站,每次出差我得先到江南然後到新陽路民航點上纔能坐上車,這樣算來每次都得提前五六個小時出發。”市民王先生說。
建議:優化公交網絡增加換乘中心
對此,一些委員建議,要進一步優化城市公交線路網絡,按照城市居民(乘客)流動數量和一定區域企事業單位的大小,規劃好交通線路設置和站點,特別是確定好市內的幾個重點的交通乘換中心,民航巴士和長途客運站要科學合理的在市內多設幾個分站點,方便市民出行。
現象三 學生上下學乘車難
“送子車怕不安全,每天就只能讓孩子擠公交了,遇到天氣狀況不好經常坐不上公交車。”哈市市民汪峰格外擔懮孩子上學乘車的問題,希望管理部門能設立一些制度確保學生上下學安全、方便。
建議:設立學生公交專車
對此,省政協委員李陽則建議,哈市應該開通學生專線或專車,早晚上使用,白天可以作為城市公交的補充。學生專線公交車,設立幾個大的站點,乘坐公交車的中小學生專可直達學校。
現象四 站名路名不符市民糊涂
“亞麻廠搬遷好幾年了,原址早已建成了住宅小區,可這地方站名卻始終不改,有時外地朋友來就會弄錯。”家住四季上東小區的市民希望盡快把站名更換了。
南崗區工電路三年前就改名清華大街了,但附近的公交站臺卻遲遲未更名,所以經常出現市民乘車到工電路看到的卻是清華大街,令人疑惑。
公交車站的站名本來按地域標志物設置,但哈市部分標志物早已改變,公交車站名卻依舊不改,令許多乘客發蒙。在本次政協會上,很多委員對於公交站名與路名不符的問題提出多個提案。
建議:公交站名要及時調整
省政協委員李陽則建議,公交站名要適時調整,應該制定哈市公交站臺命名的基本原則,如應以政府機關所在地、較大的企事業單位、重點商旅酒店服務區、大型樓盤、著名旅游景點等作為命名標准。而如果有變動,一定要及時更新站名,以免給市民造成誤會,影響出行乘車。
現象五 新城區公交線路太少
近年來,哈市新小區出行很不便利,如保障性住房集中的民生尚都、宜居家園,目前三四千戶居民出行的公交一直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宜居家園小區入戶4年來僅有一條公交線到道裡建國公園終點,大部分乘車人都需換乘車。
建議:延長現有線路
省政協委員楊曉森建議,目前兩個小區離32路71路113路只差一兩站地距離,馬上將三條線路延長至兩個小區,可解決很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