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熱議豐收後如何增效
2012-01-10 10:09:01 來源:黑龍江日報  作者:張桂英 譚迎春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黑龍江日報1月10日訊 2011年我省糧食總產量達到創紀錄的1114.1億斤,首次超過連續10年居全國首位的河南省,一躍成為糧食總產量和商品量雙第一的省份。糧食大豐收以後如何繼續增產增效,提高農民收入,拉長糧食加工產業鏈,爭取市場主動權,實現農業大省向農業富省的新跨越,成為與會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熱議話題。

  糧食增效

  仍需打『增產牌』

  政協委員曲偉說,盡管我省的糧食總產已經是全國第一,但仍需要打糧食『增產牌』,以吸引國家對我省發展現代化大農業給予更大支持。因為我國缺糧的狀態將長期存在。目前我國糧食自給率為90%,還沒有達到95%的安全線;而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糧食加工轉化對其原料的需求越來越大,這決定了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我國糧食都不可能存在過剩問題。

  曲偉建議,我省糧食增產的潛力不應僅局限在省內,還應走出去,在國外再造一個黑龍江-——建設域外墾區。這在當今世界已有很多先例,而在我國,我省獨具這方面的優勢和條件。一方面,我省擁有大量有種植經驗的農村富餘勞動力,另一方面,我省在氣候、糧食結構上與俄羅斯相近,同時,我省已有一些市縣走出去了,積累了很多經驗。

  人大代表李鳳山認為,要保持糧食穩產增產首先要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大投入纔能大產出,引導他們加大對農家肥、種子等生產資料的投入,擴大土地規模化經營,同時發揮大型農機具的作用實現連片作業。還要發揮科技的增產作用,我省擁有全國領先的農業科技研究基地、良種繁育基地,全國最大的國際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如能把這些農業科技優勢更好地運用到生產中,指導農民科學種田,就可提高單產,增加總量。他說,在我們村,農民地裡有井的,玉米畝產能達到1800斤,而沒有井的每畝只能產1200斤,差距很大。所以政府也要在資金投入上更多地向農業傾斜,加快建設農田水利設施,讓農田都能夠實現灌溉,就可以擺脫『靠天吃飯』的落後局面,在大旱之年仍可獲得好收成。

  過腹增值

  爭戴奶業大省畜牧大省『桂冠』

  政協委員孫文志表示,站在糧食生產實現全國雙第一的臺階上,我們同時應該謀劃畜牧業發展的新目標。綜觀世界農業強國和我國農業強省的一個重要標志是,畜牧業佔農業產值比重較高。以2009年的數字為例,我省畜牧產值和農業產值之比僅為0.72:1,遠低於遼寧(1.28:1)、吉林(1.06:1)和內蒙古(0.99:1);我省畜牧產值在全國排在第10位左右,分別僅相當於河南、山東、四川等農業大省的一半左右,差距非常大。其中我省肉、蛋、奶的產量分別排在全國第17位、第9位和第2位,與我省糧食大省地位極不相稱。鑒於畜牧業對種植業發展、農業增收的強力支橕拉動作用,我省具有支橕畜牧生產發展的全國最大糧食飼料基地、最佳玉米產業帶區位和位居全國前列的草原面積等三大優勢和巨大潛力,我省應緊緊把握糧食總量高居全國第一的戰略機遇,促進過腹增值,加快發展畜牧業,打造全國最大的奶業大省、畜牧大省。

  人大代表許貴有從事奶牛養殖十多年了,對糧食的過腹增值深有感觸。他說,糧食豐收了,農民賣糧腰包鼓了,但單純賣糧賺得不多。如果轉向投資養殖業,收入會更可觀。他給記者算了一筆經濟賬:一般4口之家有20畝耕地,如果生產玉米,年產3萬斤左右,每斤賣0.85元可收入25500元;如貸款2萬元買2~3頭年產5.5噸的奶牛,三頭牛產奶16.5噸,每公斤原料奶售價3元,共收入49500萬元,除去3000元貸款利息,收入也大大高於賣糧。他們合作社從2003年的30多頭牛『滾雪球』發展到目前的310頭,每天產奶接近3噸,每年1200噸,淨盈利170萬元左右。許貴有從養殖中嘗到了甜頭,他蓋了3棟牛捨,打算再養200頭奶牛。20多位周邊農民加入合作社,勞務入股分紅,家庭人均收入增加上萬元。

  加工增值

  打造世界一流糧食加工區

  『糧食加工應該成為我省的第一大支柱產業,也完全可以成為我省的立省產業。』曲偉對糧食深加工和食品工作的發展也頗為關注。他說,傳統觀點認為抓糧食生產、抓農業是為他人做嫁衣,但隨著時代變遷、政策調整、加工水平提高和市場變化,抓農業種糧食的效益已經越來越可觀,尤其是糧食加工,其效益空間和市場空間之大難以想象。

  李鳳山認為我省農副食品加工業具有得天獨厚的糧食商品量、綠色有機農副產品兩個全國第一的優勢,糧食產量過千億斤大臺階後,更多的應該考慮延長糧食深加工產業鏈,加快食品工業的發展。如長富村有3000畝耕地種植有機谷子,農民入股,糧食加工企業拉動,采取統一供農家肥和種子、統一大型農機具整地、統一管理、統一銷售的『一條龍』方式生產加工綠色有機小米,打出了品牌,農民收入也大大增加。今年計劃種植5000畝谷子,種植1000畝有機雜糧投放市場。他建議建設一批綠色食品龍頭企業,著重發展高附加值的農產品加工業,促進食品工業生產向規模化、集團化、產業化方向發展。

  孫文志說,目前我省糧食的加工度基本上是全國最低的,食品工業既不大也不強。我省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只有幾百億元,而被我們超越了糧食總產量的河南省已經達到2500億元以上,糧食產量低於我省的山東省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已達到3000億元以上。差距就是動力。我省應該在『十二五』期間,舉全省之力加快打造食品工業強省,制定食品工業五年躍昇規劃,實施政策、投資、項目傾斜,力爭把我省建設成中國最大、世界一流的糧食精深加工區,把糧食加工業做成立省產業,真正形成工業反哺農業的良好態勢,實現農業大省到農業富省的跨越。

  流通增值

  把握市場擺脫『豐收的煩惱』

  『作為全國糧食總產和糧食商品量雙第一的省份,我們不僅要把糧食生產抓在手上,更要把糧食市場抓在手上,這樣纔能不受制於人,纔能徹底擺脫「豐收的煩惱」,讓糧食真正成為種糧農民的致富之源,成為農業大省的立省之本。』孫文志如是說。

  在政協會的分組討論中,孫文志給大家帶來了一個新詞:流通增值。他說,長期以來,困擾我省農業增效、農業增收的一大問題是『種強銷弱』、『質優價不優』,究其根本是我們沒把市場抓在手中,沒把糧食和農產品的定價話語權抓在手中。這方面河南比我省做的好,他們借助鄭州期貨交易市場平臺,實現了農產品的銷售增值、流通增值。當前擺在我們面前的不僅是建設實體的各級批發大市場,打造全國最大、世界一流的糧食貿易集散中心,更要立足現代流通業的特點,把流通各個環節的利潤盡量多地留在省內。應考慮借鑒鄭州期貨、北京棉花、廣西食糖交易市場的成功模式和做法,充分利用互聯網和現代信息技術,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創新交易方式和手段,依托我省的糧食優勢,打造全國最大的糧食現貨電子交易平臺,形成我省糧食的交易中心、信息中心、定價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

責任編輯:張雋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