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1月10日訊 自1992年被推薦當選為第七屆省政協委員,連續四屆、近20年的委員生涯讓張岩已經形成了『委員思維』——時時處處關注變化,社情民意常系心間。他寫的提案數量有多少已經記不清了,從環保到教育,從農業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到投資環境改善,從小區養狗到旅游客車管理,提案的內容涉及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當然,作為省委臺灣工作辦公室經濟處處長兼黑龍江省臺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更多的提案是關於對臺交流與合作的。當前縈繞在他心間的是,如何發揮好我省的臺胞資源、吸引臺資,為我省的經濟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張岩說,從1986年第一個臺資項目新林木器有限公司落戶我省牡丹江市至今,從數字上看全省累計批准的臺資項目有886個,總投資額18億美元。但實際利用臺資只有10.4億美元,就總體看,我省引進臺資工作與國內各省份比較在質量、效益、發展速度等方面都處於下游水平,由於種種原因,我省臺資項目存活率僅有12%。『目前臺灣百大企業和上市公司來大陸投資的已超過了95%,臺商投資大陸的熱情始終高漲,盡管我省在吸引臺資上有著地理區位、自然氣候和基礎設施配套等方面的種種不利因素,但我省也有獨到的吸引力,比如我省的農業、生態資源和糧食、綠色食品的產業優勢。臺灣是高效農業,農業高科技優勢突出,其種子研發、農產品加工在世界上佔有一定地位,與我省合作空間巨大。』
2000年,我省被國家批准為海峽兩岸農業實驗區,但由於種種原因目前與臺灣開展的合作還比較有限,引進的臺資金額也不盡如人意,這讓身在其中的張岩非常焦急。他說,要改變目前的現狀,我們首先要轉變思想,從戰略高度重視對臺經濟工作,同時從制定政策、加強引導、搞好服務、加強執法監督和檢查、加大監管力度、擴大對臺宣傳等方面多措並舉。張岩建議,對臺招商要注重科學性、要實際、要有針對性。要制定出切實可行的鼓勵臺胞投資的有效辦法,以彌補我省的區位和氣候劣勢;要建立定期走訪臺資企業、聽取臺商訴求制度,及時解決臺資企業面臨的問題;要在改善投資硬環境的同時,積極創造一個良好的經濟發展軟環境,切實保障臺商投資者的經營管理自主權和經營收益權不受侵犯;要努力創造條件、積極引導臺商投資我省的優勢產業,尤其是我省的農業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