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1日訊 這是一組眩目的數字:中國春運,2010年共發送旅客2.1億,客流量超25億人次;2011年,發送旅客2.3億,客流量超28.5億人次;2012年,春運客流量達31.58億人次,首次超過運能的支橕……
『數字拼圖』背後的糾結
在中國最北的省會城市哈爾濱,春運『數字拼圖』不可小覷:據了解,2012年春運,哈爾濱鐵路局預計發送旅客1262萬人次,春運高峰日將達到43萬人次;民航春運方面,哈爾濱機場預計運送旅客102萬人次;公路客運,每天運送旅客5萬人次,全天發車1400班次……
面對這一組組龐大的數字,許多人都會感慨:似乎半個中國的人都在移動。不是在車上,就是在去車站的路上。今年,鐵道部正式推行實名制購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票販倒票的行為,包括哈爾濱在內的全國交通運輸、鐵路、民航、公安及解放軍、武警將有約3000多萬名乾部職工奮戰在春運一線。
錯時過年提前回家更輕松
春運來了,哈爾濱許多行業『人走樓空』,唱起了『空城計』。哈爾濱的實體經濟面臨一年之中最難熬的『黑色一月』。哈爾濱君輝實業集團在1月1日開張一家旗艦店,臨時招聘員工時發現,這個季節招工很難。無奈,君輝集團董事長和副總經理親自上陣,在店裡充當『員工』忙活到深夜。有了這次『教訓』,君輝集團開始動員員工『錯時過年』。該企業共有員工100人,其中有35名員工家在外地。君輝集團在1月初提前給外地員工買好火車票和飛機票,在征求異鄉員工意見的基礎上,動員部分有條件的員工提前回家過年,春節期間則返回崗位。『提前過年,時間充裕,購物方便,交通出行的條件也優於春運期間。我想都沒想就同意了』,君輝集團的收銀員小張說。
哈爾濱秋林裡道斯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在春節前迎來了生產高峰。『我們忙壞了,外地職工為了企業生產和銷售不耽誤,多是抽空過年、錯時過年』,董事長仲兆敏說。秋林裡道斯公司有員工1000多人,其中23人家在外地,錯時過年已經是外地員工的常態。
過年,過的是一份親情。錯時過年,在表達親情的同時,也讓自己增加了有效的工作時間。
就地過年回歸社區的溫情
沒有哪一個『平臺』比社區更能給異鄉人帶來溫情。也正是這種溫情,留住了異鄉人回家的腳步。
榮市街道辦事處龍泰社區是南崗區較大的社區,有3000多戶居民,人口萬餘人。由於社區人口較多,很多外來務工人員也在此集中居住,這些農民工有的從事賣菜行業,有的靠收廢品為生,還有的乾力工,有的在餐飲行業打工,他們大都是背井離鄉,只身在外。
這些農民工群體的生活,成了社區關注的重點之一。近年來,龍泰社區率先成立了農民工工會等17支農民工組織。春節前,為了使異鄉的農民工真正融入社區這個大家庭,社區舉辦了『為農民工子女送一本好書』等活動,關注、關心、關愛農民工群體。
榮市街道辦事處的劉女士向記者介紹,每年春節,社區都有很多農民工為了避開春運高峰而留在本地過年。對於這些留守哈市的農民工家庭,社區已經了連續多年舉行農民工迎新春文藝晚會。劉女士說,今年的農民工春節晚會,社區已經精心設計了許多精彩節目,也爭取讓更多的農民工參與表演,自娛自樂,讓他們的春節過得更加豐富多彩。
安心過年安居更需歸屬感
春運的癥結,根本還在於人口的流動性。黑龍江大學行政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曉峰教授認為,春運中大量的農民工客流帶來的運輸壓力,解決的根本辦法是打破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城鎮一體化。
張教授說,要從大背景出發,完善法律法規,制定城鄉一體化的戶籍、就業、住房、醫療、養老、子女教育等各項政策,『要讓農民工在城市裡有房住,有醫保,子女有學上』。像目前國內多個城市已經開始推行的戶籍改革,要把改革落到實處,從政策上給予農民工保障。
張教授舉例說,企業可以通過組織團體訂票等方式,為農民工解決買票難的問題。如果由於工作需要,一些農民工不能回家過年,則要加強農民工福利的投入,使他們在節日期間能夠安心工作,快樂過節。
張教授表示,農民工為我們的城市建設貢獻了力量,市民對農民工群體應有更強的認同,『城市要給予農民工群體歸屬感,讓農民工群體成為這個城市的一部分』。『歸屬感』是張教授特別強調的一個詞,有了這種歸屬感,農民工群體纔會安定下來,定居在城市裡,每年春運期間大規模的回鄉探親客流將大大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