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社會萬象  >  民生
搜 索
冰城歐式老建築華英油坊舊址獲保留 建於1914年
2012-01-11 10:31:09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作者:吳昌林 康福柱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圖為華英油坊舊址。吳昌林 攝

  東北網1月11日訊 位於香坊區紅旗大街1號的原哈爾濱輕工總廠目前已被拆遷為淨地,但一處歐式風格的二層小樓被保留下來,在一片空地中格外顯眼。據了解,這處小樓為上世紀初英籍猶太人在哈開設的華英油坊的舊址。

  記者查閱《香坊區志》時,在工業篇中看到對華英油坊有專門記載,華英油坊建於1914年,隸屬於英國華英東方商務公司,1915年投產時,有二層樓房一棟,制油車間、鍋爐房、倉庫、簡易宿捨及食堂各一棟平房,生產豆油、豆餅,1938年改為滿洲油脂株式會社,生產豆油、清油和豆餅,產品基本運往日本。新中國成立後數度改名,1958年改為生產化工產品,後改為哈爾濱輕化總廠,這處建築一直保留和使用,作為辦公用房,內部幾經改造,但外部還保持了原來的風貌。

  據香坊區文物管理部門工作人員介紹,19世紀末20世紀初,一些猶太人在哈爾濱生活期間,從事商貿經營且十分活躍。1908年猶太商人卡巴爾金利用聖彼得堡大出口商納達松公司的名義,從哈爾濱一帶運出以大豆為主的農產品,經由海參崴抵達倫敦,成為中國大豆出口歐洲的第一筆貿易。哈爾濱大豆運抵俄國及歐洲後,立即成為國際市場搶手的熱門貨,被譽為“世界性商品”。從出口大豆中獲利的卡巴爾金於1909年在英國倫敦同英國資本家合作成立了華英東方商業公司。1914年這家公司與英國投資商一同在哈市香坊開辦了新式榨油廠,即華英油坊。據史料記載,1917年,雙盛泰油坊開業,此後民族資本家相繼在此興辦制油廠,鼎盛時期有十幾家油坊,盛極一時,油坊街因此而得名。

  2010年10月,在哈爾濱市政府公布的我市第四批歷史建築、歷史院落及歷史風貌保護區的公告中,這處歷史建築與天興福第二制粉廠火磨樓等一道被確定為三類保護建築。

  香坊區文物管理部門的負責人介紹說,這處歐式的工業建築已有近百年的歷史了,不僅具有珍貴的歷史價值,也記錄了哈爾濱早期工業建築的藝術風格,對於研究哈埠早期建築及工業發展歷史都具有重要價值,甚至有文保專家認為提起香坊區的歷史就不能不提到華英油坊。對於這處歷史建築今後的保護和利用,市規劃局名城保護處的工程師表示,需經該處審批後方可實施。

 

責任編輯:代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