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代表團分組審議政府工作報告。
代表建議:從多頭監管到一個部門主管
省人大代表陳永昌建議:省政府合並重組一個專門管理食品安全的職能部門,解決過去“多家管又都不管”的扯皮局面。新組建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可把過去11個部門在食品安全監管中的交叉職能及其機構、人員、編制、經費等統一收上來,合並在一個部門,由一個部門主管,實行問責制,真正從食品原料生產、收購、加工、質檢驗收、運輸、倉儲、銷售、使用等環節實行全方位、全過程的質量安全監管,這樣纔能把食品安全問題抓細、抓實、抓好,讓老百姓吃上放心食品。
現狀:“十個婆婆管不好百姓一頓飯”
近年來,勾兌醬油、毒豆芽、染色饅頭、三聚氰胺、瘦肉精、雀巢米粉……食品安全問題頻發,讓一直生活在美食國度裡的人們,對嘴邊的美食卻不敢下口了,從而讓老百姓對食品安全現狀堪懮。日趨嚴峻的食品安全形勢,不僅讓老百姓心有餘悸,更讓一些人大代表深感責任重大。在本次省人代會上,省人大代表陳永昌專門提交建議,關注我省的食品安全監管問題。
陳永昌說,食品安全問題危及人的生命,政府應該把它作為關注民生、提高公信力的重點工作來抓。我省現行的食品安全監管體制分割在數十個政府部門,包括農委、安監局、質量監察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工商局等。“婆婆太多,沒有親娘”。種子、養殖是農業、林業和水產部門管;生產環節是質量檢測部門管;流通領域是工商局管;銷售領域是衛生部門管。食品安全監管部門監管環節過多,導致政出多門,多頭執法,監管職能交叉重疊,監管資源分散。眾多部門之間互有交叉、重復地段,有利可圖的就都願意管,無利可圖就監管有限。其結果是:各吹各的“號”,各唱各的“調”。當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問題,環與環之間出了問題,到底由誰負責,各個部門總是踢皮球,誰都不願意承擔責任。從而導致“11龍戲水天下大旱”、“十個婆婆管不好百姓一頓飯”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