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1月12日訊(記者 楊林川)11日,省人大代表、牡丹江市市長林寬海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交通路網體系建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要條件,對加快沿邊開放先導區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公路建設“三年決戰”以來,由於路網的變化,牡丹江也加速了建設沿邊開放先導城市的步伐,打造出了南聯北開、輻射內外的大通道。以綏牡高速公路為例,綏牡高速的建成通車,使牡丹江到綏芬河由過去兩個多小時車程縮短至一個多小時,更推動了牡丹江地區的對俄貿易,助力了哈牡綏東貿易加工區,使之成為輻射東北亞經濟貿易的橋頭堡。
林寬海介紹說,今年,牡丹江要加快城鄉道路建設,為加快形成以中心城市為核心,以公路、鐵路和牡丹江沿岸為軸線的“一核三線”發展布局奠定基礎。開工建設大項目10個,完成牡三公路、綏滿高速牡丹江至哈爾濱維修、改造農村公路100公裡、海林農場至鏡泊小鎮、八面通至林口公路林口段、牡丹江交通樞紐國際物流中心和客運中心站等7個項目,續建省道海林至亞布力公路海林至長汀段、綏滿公路牡海界至橫道河子段、東寧至永勝段等3個項目。其次,進一步暢通陸海聯運大通道,為沿邊開放先導區建設奠定基礎。突出通道、口岸建設,加快牡綏鐵路擴能改造,力爭哈牡高鐵立項開工,加快東寧界河橋、綏芬河口岸擴能昇級等重點項目建設。推進牡達、華晟等重點物流項目建設,盡快完成保稅物流中心的審批和中俄公路跨境運輸雙邊協定的簽訂。同時,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參與牡海濱河大道、牡寧森林城際路建設,拉開牡海寧城市圈框架,為盡快實現同城化、一體化和城鎮化奠定基礎。
據了解,截至目前,我省高速公路、一二級公路、農村公路總裡程達到15.3萬公裡。公路建設“三年決戰”為龍江大地構建了三個層次的路網,形成了橫貫東西、縱穿南北、覆蓋全省、連接周邊的現代化公路網絡,為黑土地打通了血脈。促進了旅游業發展和對外開放,形成了省內大循環、省外大開放的交通大格局,有力地服務了我省“八大經濟區”、“十大工程”和產業項目建設,為全省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架起了騰飛的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