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4日訊 『剛剛帶著從青島來哈的兩個侄子看過冰雪大世界,游興很高,可在回家途中卻被街頭一堆堆的燒紙破壞了心情……』昨晚,市民韓穎給記者打來電話表達對街頭燒紙陋習的反感。
晚8時許,記者上街順著『火光』,對街頭燒紙這一不文明現象進行調查。
在松北區中源大道與學海路交叉口,一男一女手拿木棍,點著了一堆燒紙。由於面積過大,兩人不停地控制火勢。幾名大學生路過此處,衝過濃煙,一女生被嗆得不住地咳嗽。在學海路與松北一路交口,有多名市民在燒紙。一男子身邊還放著紙房子、紙馬等一大堆准備燒掉的祭奠品。松北大道轉盤道車流密集,轉盤道邊有許多人在燒紙。火借風勢,一些燃著的燒紙被風吹到路中,過往車輛匆匆躲避,險象環生。
在香格裡拉大酒店門口,記者遇到了剛剛下出租車、從四川來哈的李先生。他捂著嘴說:『哈爾濱的晚上太嗆了。這麼美的冰雪城市,怎麼能這樣……』邊說邊衝進酒店。
在道裡區經緯十二道街和工程街交口,燒紙火勢凶猛,嚇得行人慌忙躲避。在『安字片』的十餘條街路及上游街、高誼街,燒紙者一撥接一撥。燒紙過後,路面留下一攤攤黑跡,尚未燃盡的紙灰隨風四處飄散,十分危險。
就在記者采訪過程中,市民楊偉建給記者打來電話:『快過年了,滿街都是燒紙的,空氣中煙味嗆人,遍地都是灰燼。這與我市正在舉全城之力打造文化名城形象形成極大反差,抹黑了城市,也損害了我們共同的生活環境。媒體能不能監督一下?』
晚9時,動力樂松廣場保潔組長莊謙貞正要下班,她指著松雷商廈和平店斜對面一條不足50米的小街,對記者介紹,近幾天,街頭燒紙的太多了,每天上班後都會清掃出滿滿一車的紙灰。今冬我市降雪少,本來空氣就不算太好,可燒紙者還是四處『點火放煙』。環衛工人不好乾涉,只能看著他們『禍害』完街路再清掃。燒紙留下的黑跡十天半個月都下不去。
采訪中,不少市民對街頭燒紙行為表示不滿,他們認為,燒紙者不能為了給自己心裡安慰,破壞整個城市的環境和形象。街頭燒紙應該叫停了。
短評寄托懷念的方式可以很文明
劉志超
春節臨近,街頭路口燒紙的人多了起來。如炬的紙焰在夜色裡跳動,過往的路人紛紛加快了腳步,因為燒紙產生的火星、紙灰和煙氣讓人避之唯恐不及。這種並不溫馨的祭奠方式本身就帶有強烈的陰沈感和排他性。本質上說,燒紙這種行為從出現之初就不適合在人群聚集的地方進行。
燒紙對現代城市帶來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燒紙產生的環境污染、火災隱患以及對城市設施、城市形象的破壞有目共睹。其實,對逝者的懷念不見得非要老習俗纔能體現,我們可以有更好更文明的選擇,比如用鮮花和蠟燭寄托思念,做個網頁吐露哀思,在特別的日子裡出去做一件善事,或者找個地方種一棵樹,有閑暇時去看一看待上一會兒……這些都是文明的祭奠方式,更是一種積極、負責任的生活態度,也是對周圍人和城市的尊重和愛護。
陋習都具有從眾性,看見別人沿用燒紙來祭奠先人,自己也不想改,這是多數人的心理。而記者的采訪中,很多市民都對這種陋習表達了反感。希望有更多的市民能帶頭革除陋習,移風易俗,以文明的方式祭奠先人。這是與時俱進的正確選擇,是合格的現代文明市民的基本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