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6日訊 年貨是什麼?曾經,這個答案很統一,飯桌上的雞鴨魚肉、茶幾上的煙酒糖茶、門窗上的春聯窗花,還有孩子們打死都不想穿的大紅線衣線褲。現在,這個答案十分模糊,生猛海鮮和進口水果還與過年的氣氛沾點邊,手機、相機、電視機,旅游、黃金、美容卡這些與年沒半點關系的商品也被列入了年貨清單,春節期間銷量暴漲的商品均可成稱為年貨。
年貨的功能在不斷拓展,年貨的內涵在持續膨脹,這個越滾越大的雪球折射出的,絕不只是生活水平提高這麼簡單。
A.傳統年貨依然強勢
“南極、秋林、曼哈頓,這幾個地方過兩天堅決不能去,進去就出不來,全是買東西的,堵得死死的。”在去南極國際食品交易中心的路上,的哥老周這樣跟記者說。
作為以批發為主的“南極”,平時主要針對批發商,15時30分就關門了;春節前這段時間,銷售重點有了改變,顧客主要是個人,關門的時間也調整為18時10分。在冷鮮城3樓,每個櫃臺前都擠滿了前來“掃貨”的消費者,“現在的顧客量是平時的十幾倍,平時幾乎沒有零售,全靠批發,現在全是零售。”賣水產的小曹只應付了記者一句,就去招呼要買刀魚的大媽了。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高檔水產和珍奇野味櫃臺,冷鮮城4樓一家專營海參、鮑魚等高檔海鮮的店鋪內一個顧客都沒有,但老板卻不以為意,“出貨還是比平時多的,但主要是酒店要的多。一般家庭很少買,吃得起的都去酒店了,家裡做不出那個味。”
在某著名糖果專營店前的幾十名顧客中,甚至還有一位腳踩UGG、左耳戴耳釘的“80後潮男”。在堅果區,瓜子、花生、榛子、開心果,各種炒貨十斤十斤地賣,你要是買得少,人家都不願招呼你。
“菜多肉少”、“生猛海鮮替下雞鴨魚肉”曾是被津津樂道的年貨變化,物質的極大豐富讓年貨的選擇更加多樣,造成了傳統年貨失勢的假象。雖然雞鴨魚肉失去了“改善生活”的功能,但它還是以必需品的身份出現在年貨清單裡;孩子們不用再偷吃糖果,因為現在的糖果是和春聯、燈籠一樣,起著營造節日氣氛的作用。雖然距離春節還有一周,但曼哈頓一樓的燈籠已經賣得很火,“春聯賣得不行,很多單位都發,去商場買東西還送,但是燈籠、彩燈什麼的還是非常有市場。”
年貨的變化是不斷拓展,但傳統年貨市場依然強勢。
B.煙酒特產異軍突起
“先生買酒送人吧?這款6瓶裝的禮盒非常合適。”走進一家紅酒酒莊,導購小姐直接把記者引向包裝精美的禮盒區。平時貴得讓人咂舌的紅酒,節日期間包裝得愈發精美,“銷量比平時多三成吧。”導購小姐說。在一家名煙名酒專賣店,老板告訴記者:“我們這種店就指著過節。”一兩千元的茅臺、五糧液主要針對送禮人群。
地方特產的銷售也極其火爆。小唐家在徐州,在哈爾濱工作,要回家過年了,他想給爺爺買只人參,“人參是東北特產,四五百塊錢的價格也還能接受。”梁大姐做了十幾年的土特產生意,主要做批發,也做零售,“春節期間顧客主要是外地人,特別是南方人。這兩年比前幾年好,可能是因為來哈爾濱的外地人越來越多。”市商務局春節期間市場監測報告,連續兩年提到了地方特產“大幅增長”,從官方角度印證了梁大姐的說法。名煙、紅酒、特產並非年貨“新貴”,但其瘋狂的增長速度是同期崛起的服裝、家電等年貨“寵兒”無法相比的。
各大商場和家電賣場的打折促銷多少有點“燒火棍子一頭熱”的意思,正在逛商場的王琦說:“過年穿新衣服是小時候的事了,現在買衣服都是看好了就買,還有就是看促銷力度大不大,和過年沒啥關系。”根據市商務局的監測,去年春節期間,家電商場銷售額比上一年同期增長15.7%,“主要是因為配合了‘家電以舊換新’的政策,今年不一定了。”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C.“黃金壓歲”成年貨奇葩
節日一直是黃金的銷售高峰,元旦期間,北京著名的金銀珠寶類專業店菜市口百貨,創造了3天累計銷售4.3億元的奇跡。臨近春節,哈爾濱買黃金的人明顯多了。“平時一天頂多三四件,現在翻番還多。”中央大街一家金店的售貨員告訴記者。
“黃金壓歲”曾經只是“奢侈”一把的心態,但如今黃金熱銷,更多的是投資需要,“現在顧客投資的心態比較明顯,各種金牌、金條比較受歡迎。”兆麟街一家金店的周經理分析,去年9月,黃金零售價曾高達438元/克,如今降到392元/克,回落證明昇值空間;而與去年1月330元/克的價格相比,如今的價格讓消費者有了一個判斷———金價總體趨勢還是漲。
年前消費蘊含著人們辭舊迎新的美好願望,既然要花錢,就讓這錢花得“有點意義”,於是黃金成為年貨市場的一朵奇葩。
D.膨脹是消費增長的縮影
年貨清單折射生活改變,但年貨的變化折射出的意義卻遠不止如此。
年貨最初功能只是“儲備”———全國放假,吃喝自然要在年前備足;辭舊迎新的願望又為其賦予了“改善”的功能,於是新衣新帽、雞鴨魚肉成了春節必需品;物質不斷豐富,“奢侈”一把成了新年願望,家電、旅游進入年貨清單;現在,年貨又有了聯絡感情、投資等新功能。隨著功能的不斷擴展,年貨這個雪球也將越滾越大,消費需求也越來越高。
投資、淨出口和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影響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對於三者的關系,著名經濟學家許健有這樣的觀點:“過於依賴投資和出口,對經濟發展的制約太大。現在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核心就是讓消費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
年貨的不斷膨脹,是消費增長的一個縮影,凸顯的,則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非政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