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地方新聞  >  綏化
搜 索
綏化產業項目建設迅猛發展 地區生產總值達880億元
2012-01-17 09:46:14 來源:東北網  作者:王宏斌 高長利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綏化市2011年度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現場。東北網記者高長利攝

  綏化市政府首席新聞發言人、市政府秘書長常青作新聞發布。東北網記者高長利攝

  東北網1月17日訊(王宏斌 記者高長利)記者從16日召開的綏化市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該市認真貫徹落實“八大經濟區”、“十大工程”戰略和市委常委(擴大)會議一系列新的戰略思路,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預計2011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80億元。

  市域經濟總量不斷擴張,主要經濟指標大幅增長

  2011年,綏化市預計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80億元,增長15%;全口徑財政收入98億元,增長32%;一般預算收入42億元,增長47%,其中市本級全口徑財政收入22億元、一般預算收入6億元,分別增長20%和62%;預計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7719元,同比分別增長17%和20.8%。

  產業項目建設迅猛發展,工業經濟質效攀昇

  全市開工建設投資超3000萬元以上產業項目368個,總投資800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03個;異地項目112個,總投資200億元;工業項目341個,完成工業固定資產投資249億元,同比增長63.7%;有160個產業項目建成試生產,佔開工項目的43.5%。深入實施異地經濟戰略,放大資源共享優勢,重點打造了市本級、肇東、安達、蘭西四個產業項目集中區。全市園區基礎建設總投入14.7億元,是2010年的2.9倍。產業項目和園區建設有力拉動了工業經濟增長,預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實現434億元,同比增長36.1%;預計工業增加值實現135億元,同比增長28%;預計利稅實現53億元,同比增長32%。


 

  現代化大農業全面推開,新農村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在現代化大農業建設上,綏化市實現了糧食總量8年連續增長,總產達305.8億斤,純增36.7億斤;著力打造千公裡科技示范帶,落實標准化示范點188個;新組建規范的農民專業合作社404家,旱田規模經營面積496萬畝,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到128家。投入農機化建設資金10億多元,新組建千萬元以上農機合作社56個,新增大型農機具1499臺(套)。十個縣(市、區)全部被列為全國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重點縣。在新農村建設上,總結推廣了村集體自主開發、宅基地整村置換、政府主導市場開發、舊村統一改造、骨乾產業帶動“五種模式”。全市村鎮建設總投資達47.6億元,30個重點小城鎮建設全面鋪開,完成了27個新農村示范村整村建設,入住農戶6169戶,撤並自然屯46個。投資3.7億元,新修農村公路1017公裡。

  現代服務業優化提昇,商貿經濟活力顯著增強

  總投資48億元,開工建設79個現代服務業項目。預計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4億元,同比增長17.5%;進出口貿易額1.32億美元,同比增長26.87%;實際利用外資1.3億美元,同比增長20%;新增銀行業支行機構9家、小額貸款公司16家,機構覆蓋率全省第一,公司開業率全省第三。物流業規模擴大、納稅能力增強,旅游收入不斷上昇。

  建城、管城、興城統籌推進,城鎮化建設實現重大轉變

  立足建設中等規模城市群,發展城市型經濟,大力完善提高城市功能。全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入15.6億元。新建改造城市道路117萬平方米、排水管網139公裡;新增公園綠地237公頃;新增集中供熱563萬平方米。爭取國家和省道路交通和危橋改造資金10億元,改善了城市和城際之間的路網條件。市本級和9個市縣都啟動了中等規模城市規劃,海倫、蘭西、青岡、安達、肇東、望奎等地啟動了新城區建設。全市城市新增建設用地640公頃,房地產開發1009萬平方米。全市開工建設保障房44503套,改造泥草房5.2萬戶。各地都加強了城市管理,管理效能明顯提高。

  富民惠民成果不斷擴大,民生和社會事業進入嶄新層次

  全市財政投入社會保障就業和醫療衛生資金31.3億元。城鎮新增就業6.5萬人。新增企業養老保險人數1.97萬人,為17.7萬企業離退休人員發放養老金23億元。138萬農民參加了新型農村養老保險。農林牧漁四場1.94萬職工納入企業職工養老保險。順利完成了三年醫改階段性目標任務。全市9萬多名地方關破企業退休人員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鄉低保人數達51.69萬人,實現了應保盡保。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率達到了60%。市本級第一醫院、婦幼保健院晉昇三級甲等醫院。在市本級建成了綏化市第一座全省一流的兒童福利院,全市1459名孤殘兒童的養育、康復、教育、醫療得到有力保障。投入21.5億元,超額完成校安工程、公辦幼兒園和標准化學校建設。提高了市本級職工住房公積金等五項標准,年增資近7000萬元。

[1]  [2]  下一頁  尾頁

責任編輯:侯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