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未來五年人均收入翻一番 哈爾濱市政府工作報告描繪未來五年及2012年發展新藍圖
2012-01-18 06:11:10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王瑞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報告 解讀

  東北網1月18日訊 17日,哈爾濱市“兩會”在人們的期盼中召開。今年的“兩會”是一次換屆的大會,是哈爾濱政治經濟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哈爾濱市長林鐸在大會上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也備受關注。報告回顧了哈爾濱過去五年的幸福生活,描繪了未來五年及2012年的發展藍圖。

  過去五年幸福哈爾濱

  ●經濟:

  地區生產總值跨越兩個千億元臺階

  在過去的五年,哈市地區生產總值跨越兩個千億元臺階,預計2011年超過4000億元,比上年增長12%以上,五年年均增長13.2%。人均地區生產總值超過4萬,比上年增長11.7%。收入城鄉居民收入持續提高,2011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萬元,比上年增長14.1%,五年年均增長12.3%;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608元,比上年增長19.8%,是2006年的2.18倍。實施積極就業、創業政策,累計新增城鎮就業53.8萬人,登記失業率在3.3%以內,年轉移農村勞動力120萬人以上。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糧食產量突破280億斤,“旱改水”、“糧改菜”和“糧牧換位”成效顯著。2011年實現固定資產投資3012億元,是2006年的3.7倍。五年累計實施億元以上大項目1833個,完成投資3788億元。工業投資大幅增長,累計完成2635億元,年均增長34.9%,投資增幅連續4年居15個副省級城市首位,總量排名由第14位晉昇至第8位。舉辦首屆“中國·哈爾濱松花江濕地旅游文化節”,哈爾濱成為全國“十大避暑旅游城市”。2011年旅游總收入完成457.8億元,比上年增長20%,是2006年的2.7倍,佔GDP比重由8.2%提高到11.5%。

  ●生活:

  四主城區居民全部飲用磨盤山水

  103萬戶居民用上天然氣

  哈市四主城區居民全部飲用磨盤山水,103萬戶居民用上清潔安全天然氣,集中供熱普及率由61%提高到72%,累計拆爐並網、限期治理超標排放燃煤鍋爐3360臺。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由54%提高到75%,城區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從無到有,處理率達80%。五年累計更新公交車輛3200餘臺,開闢調整公交線路74條,農村客運班車通村率達100%。哈市各級各類教育全面發展,累計創建標准化學校400餘所、資助貧困學生62萬人次。城鄉面貌明顯改善,水、氣主要污染物排放分別減少17.8%和11.7%。啟動了松花江哈爾濱段污染治理,乾流出境水質主要污染物下降21%。家溝、何家溝、信義溝基本實現污水全線收集和集中處理,阿什河清淤工程全面展開,部分城區段實現污水截流。完成雙琦廢棄資源綜合利用示范一期工程。棚戶區改造取得重大進展,累計拆遷改造棚戶區1235萬平方米。建設各類保障性住房9.9萬套,發放經濟適用住房貨幣補貼2.4億元、廉租住房補貼1.9億元,實物配租廉租住房8777套。公積金用於保障房建設資金22億元。

  ●城市空間:

  版圖加大新建兩城路橋建設歷史性突破

  通過建設北國水城、科技創新城、工業新城、群力、哈西、哈東等新城區,實現了城市發展空間向北跨越、向南拓展、向縣域延伸,使哈爾濱發展空間更加廣闊。科技創新城累計開發9.6平方公裡,134個研發項目入駐園區,37個產業項目和配套項目開工建設。工業新城開發35平方公裡,新增規模以上企業93戶,新引進世界500強企業11家。賓西、利民開發區晉昇為國家級開發區,哈西、群力成為新的投資熱點和宜居新區。

  基礎設施累計完成投資2700億元以上。路橋建設實現歷史性突破,新改建各類道路667條、橋涵121座,維修道路3686條(段)。松浦大橋、松花江公路大橋西橋、陽明灘大橋相繼建成通車,依蘭松花江大橋順利推進。新建哈阿快速乾道,打通長江路,拓寬改造哈五路、哈雙北路、東巨路等出城口道路,繞城高速全線建成,中山路、機場路、文昌高架橋、征儀跨線橋等交通乾道貫通城區,地鐵1號線、哈西客站等工程進展順利,城市立體交通網絡初步形成。鄉鎮全部實現高等級公路連接,公路通村率達100%。

  未來五年實現新跨越

  ●看病養老全覆蓋

  社會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和社會救助實現城鄉全覆蓋。二級甲等以上醫院、城區標准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標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所基本實現全覆蓋。

  ●糧食生產超300億斤

  力爭到2016年,現代化大農業建設取得積極進展,糧食生產能力超過300億斤。縣域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6%以上。農產品由初級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向配套擴張,糧食由食品加工向化工產品加工拓展。

  ●水、電、氣、熱管網加快昇級改造

  加快水、電、氣、熱管網昇級改造,完善備用水源、氣源、熱源,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集中供熱普及率、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提高到85%、91%和85%以上。

  ●居民人均收入翻一番

  2016年,哈市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增長,分別達到4萬元和2萬元左右,比2011年翻一番,最低工資標准年均增長15%左右。

  ●供給12萬套保障房

  5年後,哈市將新建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12萬套,人均住房建築面積15平方米以下的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實現應保盡保,城區四環路內棚戶區改造、農村泥草房改造全面完成。

  ●五年新增就業55萬人

  5年累計新增城鎮就業55萬人以上,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百萬農民工技能培訓工程取得實效,提前實現農民增收100億元目標。

  ●哈爾濱大劇院、音樂廳、城鄉規劃展覽館、職工文化中心建成並運營

  未來五年,冰城將凸顯城市文化特色,彰顯大氣、神氣、洋氣城市風格,著力打造具有鮮明特征和時代氣息的特色文化品牌。把“哈夏”音樂會打造成全國一流和國際性的音樂盛會。力爭到2016年,文化產業佔GDP比重達6%。把平房動漫產業園打造成國內一流的動漫網絡游戲產業聚集地,群力文化產業園打造成全省規模最大的文化藝術品貿易園區,哈師大現代文化藝術產業園打造成全市新的文化藝術教育培訓中心和文化創意產業研發中心。發展公益文化事業,確保哈爾濱大劇院、音樂廳、城鄉規劃展覽館、職工文化中心等文化基礎設施建成並良性運營。

  ●新增上市企業15至20戶,非公經濟比重超過60%

  力爭用五年時間,國有企業基本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廠辦大集體企業改革全面完成。發展大宗物資交易市場及期貨市場。新增上市企業15至20戶。力爭非公經濟比重超過60%。

  ●建成江北百公裡濱江景觀大道

  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大城市,高起點、高標准推進一批功能性強、承載力大的基礎設施項目。北國水城建設,建成江北百公裡濱江景觀大道,松江避暑城建設取得明顯進展。持續提昇城市產業服務功能,推進城市綜合體、高端商務區等服務設施建設,確保華南城、國際農業博覽中心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投用。

  ●通地鐵1號線,啟建地鐵2、3號線,再增跨江通道

  五年後,哈市通地鐵1號線,啟動建設地鐵2號線、3號線;加快推進新濱洲橋、濱北公鐵兩用橋等跨江通道建設,拓寬打通一批城市主次乾道,配套建設松北、哈南、群力、哈西、哈東等新區市政道路。

  ●改造哈爾濱既有火車站,建成松北火車站

  搶抓太平國際機場擴建契機,規劃建設空港物流經濟區。做好哈大客專、哈齊客專配套工程建設,力促哈佳、哈牡高速鐵路開工建設,確保哈西客站按期建成投入使用,加快改造哈爾濱既有火車站,建成松北火車站,加快推進大功率機車檢修基地和集裝箱中心站建設,完成內陸港搬遷擴建,同步推進綜合保稅區建設。力爭五年後,基本形成服務全省、輻射東北、聯通國內外的大流通格局。

  


 

  經濟

  ——實施哈藥總廠改造

  今年重點抓好哈藥總廠優化調整改造、東輕超大規格鋁板帶材等重大技改項目100個,啟動實施兵裝集團地源熱泵、富霖芯片等新興產業項目100個。全年實施億元以上項目200個,投達產項目50個,新增銷售收入150億元。

  ——率先發展4個國家級開發區

  在推進26個市級產業園區建設的同時,率先發展經開區、高新區、賓西、利民4個國家級開發區,力爭產業集中度達到50%以上。工業新城今年確保50個項目開工建設、60個項目簽約入駐,完成投資200億元。科技創新城新開發4平方公裡,完成投資50億元,確保新開工項目面積80萬平方米,50個項目竣工投產。利民開發區重點抓好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建設,力爭竣工投產項目10個,完成投資20億元。賓西開發區力爭20個億元以上項目竣工投產,完成投資40億元。

  ——年產值10億元以上企業達45戶

  實施“骨乾企業扶持工程”,推進國有企業戰略重組,培育和打造一批帶動作用大、支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力爭年產值10億元以上企業達45戶,規模以上企業1000戶。

  農業

  ——建設五常萬畝設施蔬菜園區

  重點實施市郊高標准基本農田整治示范項目,確保整理土地33.5萬畝,新增耕地4800畝,新建基本農田21.5萬畝。完善農田水利設施,完成松花江乾流及其一級支流重點堤防險工弱段和10座病險水庫消險加固任務,啟動運糧河及阿什河東風鎮堤防建設。優化種植業結構,增水稻、穩玉米、減大豆,保證主要農作物種植面積。繼續推進“旱改水”擴稻工程,新建水稻節水核心示范區14處,新增水田80萬畝。落實“一圈兩帶”蔬菜產業發展規劃,重點搞好五常萬畝設施蔬菜園區建設。

  ——億元以上綠色食品產業項目12個

  做大做強稻米、乳品等10大產業鏈,新建續建投資億元以上綠色食品產業項目12個,市級龍頭企業增加到130家。農業產業化帶動基地面積2200萬畝以上,參與農戶92萬戶。加快發展現代畜牧業,突出抓好10大牧業龍頭企業和30個生產基地建設,引進投資超億元畜產品加工企業5個。

  ——加快雙城、賓縣等衛星城和五常、尚志等次中心城市建設

  重點加快雙城、賓縣等衛星城和五常、尚志等次中心城市建設,抓好新發、團結等國家級小城鎮試點。完成農民工技能培訓15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138萬人。加快新農村建設,建成示范村20個,建設高標准綠化村屯100個。落實中央扶貧工作會議精神和新十年扶貧開發綱要,加大扶貧力度,全面推進新一輪65個村整村扶貧開發。新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433處,解決33.2萬人飲水安全問題。

  科技

  哈市今年將實現技術合同交易額61.6億元,全年專利申請量增長20%。

  重點抓好發電設備、汽車制造、新媒體等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建設,加快發展鋁鎂合金加工、優質動物疫苗等高新技術產業鏈。鼓勵、支持核心技術和重點領域科技研發,全年完成科技攻關項目100個以上。加快光學電流互感器、生物工程及新醫藥等產業化進程。全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20%。

  大項目

  今年哈市將以開展“項目落實服務年”活動為依托,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層次和水平。確保今年市重點項目開工300項、完成投資1000億元以上,新謀劃3000萬元以上項目1000個、億元以上項目500個。同時,哈市將加強與世界500強等重點企業對接,力爭實際使用外資增長10%以上,國內區域經濟合作實際到位資金增長20%以上。全面推進與港澳臺、歐美、日韓、東盟、以色列等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合作。推進“中小企業成長工程”,新建市級以上中小企業創業基地20個。

  生態環境

  ——松北水網體系開挖渠道45.1公裡

  “三溝”治理完成何家溝、馬家溝郊區段整治、清水水源工程和信義溝雙線截流。阿什河治理完成污水截流和阿城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啟動4個鄉(鎮)污水處理項目和市區段生態景觀建設。松花江乾流水質基本達到國家三類標准。松北水網體系開挖渠道45.1公裡,新建橋梁30座。

  ——新增城區綠地200公頃

  推進植樹造林和城區綠化,完成人工造林10萬畝,新增城區綠地200公頃。綜合整治農村環境,治理水土流失36萬畝,創建環境優美鄉鎮、生態村60個。

  ——建設固廢、餐廚垃圾處理廠

  安居:建設保障房

  民生

  3.9萬套

  啟動江北區域固體廢棄物綜合處理園區建設,推進雙琦廢棄資源利用示范廠改擴建和餐廚廢棄油脂綜合處置廠建設。

  在注重質量和公平的前提下,加快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確保今年新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和棚戶區改造住房3.9萬套。

  為1.5萬戶群眾提供廉租住房保障、發放經濟適用住房貨幣補貼,逐步解決城鎮低收入群眾、新就業職工、農民工住房困難。

  就業:城鎮新增

  10萬人

  就業是民生之本。健全就業服務體系,強化就業培訓,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指導援助。

  全面落實小額貸款擔保等扶持政策,鼓勵創業帶動就業。

  積極開發公益性服務崗位。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0萬人以上。

  養老:新增床位

  1000張

  年底前基本實現新農保和城居保全覆蓋,未轉非被征地農民應保盡保。擴大醫療保險和新農合受益面,資助低收入家庭重病患者和60周歲以上老人參保參合,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0%以上,新農合統籌區域內政策性報銷比率75%以上。新增社會辦養老床位1000張。

  教育:新建中小學

  4所

  新建中小學校4所,創建義務教育標准化學校50所,新改建公辦幼兒園78所。實施校捨、校車、校園周邊秩序整治工程,為孩子們創造優良學習環境。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建立專業化實習實訓基地4個,啟動建設哈爾濱職業教育園區。建立健全入學和助學機制,切實保障弱勢群體受教育權利。

  就醫:財政每年投

  5000萬

  完成3所市直醫院、4所區縣醫院和10個區縣級衛生監督機構建設。從今年起,市財政連續三年、每年投入5000萬元用於市直醫療機構建設。

  推進非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啟動國家級“電子病歷”試點,建立城鄉居民電子健康檔案。

  文體:八區體育場實施改造

  力爭哈爾濱音樂廳和城鄉規劃展覽館建成並投入使用、哈爾濱大劇院主體封頂、職工文化中心完成配套工程。加快建設平房動漫、印刷出版等6大文化產業園區和冰上舞蹈雜技創作演出等4大基地。高水平辦好第31屆“哈夏”音樂會。全力實施八區體育場綜合改造工程。

  城市建設

  ——啟建王崗、一苗圃高架橋暢通城市南部

  今年哈市將重點啟動建設王崗、一苗圃高架橋等南部聯絡線工程,新建改造城市道路87條、橋涵15座,完成保健路、八區地道橋續建工程,大中修一批城區破損道路。完成農村公路改造500公裡。

  ——呼口大橋建成通車

  繼續推進江北百公裡濱江景觀大道建設,確保呼口大橋建成通車。進一步搞好西客站綜合交通樞紐和群力新區公交、學校等配套設施建設。

  ——地鐵1號線年底開通

  地鐵1號線一期力爭年底前實現試通車,二期工程和哈西客站地鐵聯絡線建設加快推進。改造建設哈亞公路阿城至尚志段等2條國省乾線公路,新建續建哈成公路二期等5條城市出口路和京哈高速南沙大街等4個互通立交出口。

  ——建東西軸線景觀大道

  啟動花園街保護街區、東西軸線景觀大道和空港大道新區聯絡空間等區域綜合改造。

  城市管理

  ——改造舊庭院1027個新建水衝式公廁50座

  昇級改造舊有居民庭院1027個、社區休閑健身廣場20個,新建改造水衝式公廁50座。集中整治城鄉結合部、城中村、園中村環境以及架空線纜和牌匾廣告,綜合整治中山路二期、群力新區沿江景觀線,高標准做好松花江兩岸、濕地岸線及主城區夜景燈飾亮化。

  ——老舊住宅物業管理實現全覆蓋

  成立社區物業服務站121個,維修老舊住宅1000萬平方米,實現老舊住宅物業管理全覆蓋。加快群力西區集中供熱等熱源項目建設,改造老舊管網276公裡,拆並一批小鍋爐。

  ——建停車場30處新增泊位1.2萬個

  規范路邊停車,新建社會停車場30處,新增停車泊位1.2萬個。

  ——新增大容量環保公交300臺

  繼續新增大容量綠色環保公交車300臺,更新300臺,爭創國家“公交都市建設示范工程”試點城市。

  ——加強磨盤山、西泉眼水源地保護

  加強對磨盤山、西泉眼等城市水源地保護。開展地下管線隱患排查整改,確保安全運行。

  現代服務業

  旅游業——啟動四季冰雪樂園濕地景區增設賽艇、帆船

  冰雪游重點啟動四季冰雪樂園等新項目,提檔昇級冰雪大世界。濕地游重點推進道外濱江濕地、太陽島東部濕地旅游景區、狗島濕地休閑運動場和伏爾加莊園二期等項目,加快發展賽艇、帆船等高層次項目,啟動松江避暑城起步區建設。確保全年旅游總收入增長20%。

  金融業——花旗、渣打等銀行將入駐

  引進境內外金融機構,力爭花旗、渣打等銀行入駐哈市。啟動城郊聯社改制農村商業銀行。擴大企業債券發行范圍和規模,全年金融業增加值增長30%以上。

  信息服務業——推進哈南“中國雲谷”和松北“雲飛揚”基地建設

  加快發展雲計算產業,推進哈南“中國雲谷”和松北“雲飛揚”基地建設。推廣信息服務在農業、物流、安防、交通以及節能環保等領域的應用。

  物流業——啟動哈爾濱內陸港異地擴建

  重點推進華南城、雙城果蔬綠色有機淨菜物流基地等重大物流項目建設。適時啟動哈爾濱內陸港異地擴建。積極謀劃空港物流園區。確保物流業增加值增長16%以上。

  會展業和商貿流通業——構建松北、哈南、群力、哈西等新商圈

  加快建設國際農業博覽中心

  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展會,確保會展業綜合收入增長20%以上。加快改造南崗、道裡、道外、香坊等傳統商圈,構建松北、哈南、群力、哈西等新商圈。

  公共安全

  社會管理事關社會和諧穩定與長治久安。

  ——社區推行網格管理體系

  哈市今年將加強城鄉社區和基層自治組織建設,建立社區黨組織、居委會與業主委員會、物業協商議事機制,加強社區隊伍建設,推行網格化管理,構建新型社區服務管理體系。

  ——組建流動人口居委會

  加強城鄉結合部、城中村、新建住宅、流動人口聚集地的居委會組建工作。各區縣(市)都要做出具體規劃,加快居民公益性服務設施建設,集中建設一批2000平方米以上社區群眾文化活動中心。

  ——全力化解信訪積案

  今年絕大多數群眾不支持的項目不立項。堅持以群眾工作統攬信訪工作,暢通群眾利益訴求表達渠道,全力化解信訪積案。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體系

  構建現代化食品藥品安全監管保障體系和綜合協調機制,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加快建設食品安全城市。嚴抓嚴管交通、消防、生產安全,堅決遏制重大惡性事故。深入開展“平安哈爾濱”創建活動,嚴厲打擊各類犯罪。加強網絡監管和流動人口管理。□記者王瑞

首頁  上一頁  [1]  [2] 

責任編輯:連冬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