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報1月18日訊 近兩年,哈爾濱冬季雪大天冷,市區道路結冰現象嚴重,行車困難。我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多次質疑車用乙醇汽油冬季滴水造成路面結冰,建議政府相關部門研究解決。今天下午,黑龍江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在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向媒體及市民公布了車用乙醇汽油與普通汽油滴水對比測試結果。結果顯示,通過燃燒理論計算、實際對比測試及路面實際監測等數據得出結論:車用乙醇汽油形成汽車尾氣滴水少於普通汽油。下一步,為國家節省石油資源,我省將按國家的要求,繼續推廣使用車用乙醇汽油。
代表、委員多次質疑:
路面結冰乙醇汽油惹的禍
近兩年,哈市汽車保有量大幅增加,城市路橋集中改造修建。與此同時,冬季雪大天冷,市區道路結冰情況嚴重,行車困難。對此,市民及我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多次質疑車用乙醇汽油滴水造成冬季路面結冰,建議政府相關部門研究解決。
對此,黑龍江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方安儒表示,我省有關領導曾多次批示,要求盡快搞清乙醇汽油實際滴水問題,組織調研和實際測試,盡快拿出科學依據和具體解決措施。“在此情況下,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委托哈爾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對乙醇汽油和普通汽油燃燒理論產水量進行了科學計算和分析,還委托國家權威專業機構——交通部汽車能源利用監測中心,對車用乙醇汽油和普通汽油行車排氣管實際滴水量進行了對比測試。同時,還對大興安嶺高寒地區及哈爾濱市區冬季汽車使用E10乙醇汽油滴水路面實際結冰情況進行了跟蹤監測。”
省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
多項測試證明乙醇汽油“沒事”
據方安儒介紹,為了搞清楚乙醇汽油實際滴水問題,交通部汽車能源利用監測中心,對車用乙醇汽油和普通汽油行車排氣管實際滴水量進行對比測試時,控制了不同的溫度點。“哈爾濱理工大學化工學院對乙醇汽油和普通汽油燃燒理論產水量也進行了科學計算和分析。燃燒理論計算結果顯示,同等重量1公斤普通汽油完全燃燒產水量1.22公斤,1公斤乙醇汽油完全燃燒產水量1.19公斤,乙醇汽油燃燒理論產水量要少於普通汽油生成的水量;國家權威專業機構——交通部汽車能源利用監測中心,選取哈市市場佔有率較高的大眾捷達汽車和豐田凱美瑞汽車兩種樣車。在大型環境倉內,測試控制不同溫度點(0℃、-10℃、 -20℃、 -25℃、-30℃),模擬汽車不同工況,怠速和行使狀態采集滴水量20分鍾。實際測得車用乙醇汽油與普通汽油低溫狀態下尾氣滴水量基本相當。兩輛車不同溫度點實際滴水量相加,怠速工況乙醇汽油實際滴水量比普通汽油少0.73克,行駛工況乙醇汽油滴水量比普通汽油少18.17克。此外,從入冬截至2012年1月1日,經實際路面監測直觀見證(附有錄像和拍照),2011年12月14日,室外氣溫-29℃,監測加格達奇城區未發現因車用乙醇汽油導致路面結冰現象。2011年12月28日至2012年1月1日,集中組織了對哈市主要街道和交通路口進行了監測錄像和拍照,室外氣溫-22℃至-26℃,市區路面乾淨,沒有形成路面結冰,雖然有汽車尾氣形成水滴,但不足以引起整體路面結冰。”方安儒說。
方安儒表示,“乙醇汽油是否是造成哈市冬季路面結冰的元凶?”廣受各界關注。之前,國家能源局曾就我省全國人大代表姜鴻濱,在全國人大會議上的提案“關於黑龍江省冬季禁止使用乙醇汽油的建議”,經專家論證給出的答復意見是“冬季汽車排氣管向外滴水是正常現象,乙醇汽油導致冬季路面結冰依據不充分,北方城市路面結冰問題確實存在,但不是車用乙醇汽油引起的”。
同時,方安儒還表示,車用乙醇汽油技術上成熟、安全可靠,環保效果明顯,國家試驗結果證明汽車使用乙醇汽油和普通汽油的動力性、油耗基本一致。“推廣應用車用乙醇汽油既可減少環境污染,又可以將多餘的糧食就地轉化為汽車燃料,為國家節省石油資源,是一舉多得的好事,符合我省實際。下一步,我省還將按國家的要求,依據省政府[2004]第4號令的規定,繼續推廣使用好車用乙醇汽油。”
新聞背景
乙醇,俗稱酒精,它以玉米、小麥、薯類等為原料,將乙醇進一步脫水(無水酒精)再加上適量汽油後形成變性燃料乙醇。所謂車用乙醇汽油,就是把變性燃料乙醇和汽油以一定比例混配形成的一種汽車燃料。
2004年,我省按照國家發改委等八部委關於《車用乙醇汽油擴大試點方案》和《車用乙醇汽油擴大試點工作實施細則》(發改工業[2004]230號)文件要求,依據省政府[2004]第4號令的規定,在全省組織實施了車用E10乙醇汽油封閉運行試點至今。目前國家擴大試點在糧食主產區的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南、安徽、廣西(以木薯和甘蔗為主要原料)6省封閉銷售,以及湖北、江蘇、山東、河北部分地區基本實現了車用乙醇汽油替代普通無鉛汽油。
冬季的哈爾濱,路上的機動車“噴雲吐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