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8日訊 於無聲處見深情,仔細閱讀《政府工作報告》,政府惠民之心、之力讓人倍感溫暖,希望滿懷。
未來五年,民生問題被置於政府工作的首要位置。人均收入五年翻一番、住房人均面積15平方米……一組民生明細更是政府民生情懷的具體體現。
衛生、教育、就業、保險等涉及的民生范圍之廣、內容之細,讓每一個群體都能在報告中找到自己的利益所在。
“位置”之變折射政府務實作風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更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物質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翻開《政府工作報告》,楊傑代表欣喜地發現,“民生”被寫在了未來政府工作的首要位置。她說,很顯然,政府想切實解決老百姓關注的大事、要事、急事、難事,真正讓老百姓得到實惠,努力想讓老百姓生活得更方便更滿意更幸福。相信,未來五年一定是惠民力度最大的五年。
水、電、氣、熱等管線雖然是埋在地下的民生工程,但報告把“地下民生”放在與“地上民生”同樣重要的位置———“改造老舊管網276公裡,開展地下管線隱患排查整改,確保安全運行。”話語不長,但讓從事多年城管工作的曲維嵩代表感觸良多。他說,哈市城市基礎設施相對落後,供熱、供水、排水、供氣等部分埋在地下的管線超期服役,每到嚴寒期,管線頻頻爆裂,給市民正常生活帶來極大不便。著力解決“看不見”的民生問題,政府務實之風可圈可點。
收入“提速”凸顯改善民生迫切之情
《政府工作報告》莊嚴承諾:“力爭到2016年,城鄉居民收入大幅增長,分別達到4萬元和2萬元左右,比2011年翻一番,最低工資標准年均增長15%左右。”
哈市“十二五”規劃確定“十二五”期間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增長12%。按照這個標准,城鄉居民收入需要六年時間纔能翻一番。時隔一年,政府自加壓力,將標准調高,力爭五年之後實現翻番目標,凸顯了政府改善民生的迫切之情。
田嵐委員說,確定五年收入倍增的目標,政府確實下了很大決心。實現這一目標,要依靠三個方面支橕:一是旅游業,根據《政府工作報告》,未來五年,哈市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20%以上,旅游業將成為年收入約千億元的支柱性產業。二是物流業,隨著華南城、國際農業博覽中心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全市物流產業將有很大發展,將為增加市民收入提供有力支橕。三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松北科技創新城、哈南工業新城等新城區建設能夠提供很多就業崗位和增加收入的機會。
針對報告中保障性安居工程提到的一系列數字,萬利民委員這樣解讀:目前,哈市人均住房面積15平方米以下的困難群眾還有十餘萬戶。力爭到2016年,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12萬套,人均住房面積15平方米以下的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實現應保盡保。政府的這一承諾有如雪中送炭,點亮了住房困難家庭的希望之火。
指向精准力求回應每一個群體訴求
“政府與百姓之間心有靈犀,看病、上學、就業、保障、社會救助等百姓最關注的每一個問題都能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得到解答。城市居民、農村居民、流動人口,每一個群體訴求都能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得到回應。”馮鋒委員這樣評價。
報告指出,未來五年,哈市累計新增城鎮就業55萬人以上,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社會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和社會救助實現城鄉全覆蓋。城區和縣鎮義務教育學校基本達到標准化,學前三年教育毛入園率達到75%。二級甲等以上醫院、城區標准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達標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所基本實現全覆蓋。加大投入力度,文化體育設施遍布城鄉社區。
馮鋒說,公共服務一直是政府財力重點支持的領域。2011年,全市財政一般預算支出中,用於社會保障、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與傳媒、節能環保、城鄉社區事務、城市公交、公共安全等與百姓生活直接相關的支出達360.9億元,佔全市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64.8%。
2012年,哈市將繼續提高社會保障和救助水平,持續加大財政對教育投入,進一步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馮鋒說,有擲地有聲的承諾,有政府財力的傾斜,也有具體可行的措施,每一位代表、委員都對“社會公共服務達到新水平”充滿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