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18日訊 市郊區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來,報銷、補償的比例逐年提高,減輕了農民看病費用高的“負擔”,患大病的農民更是享受到了這一惠民政策的實惠。
目前,這個區農民的參合率已達99.62%。去年,新農合已為1.12萬名患大病的農民,發放補償1000多萬元;為5名患先天性心髒病的兒童,發放補償7.7萬元;為1名患白血病的兒童,發放補償5萬元。
該區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四年來,數以萬計的參合農民得到了實惠。去年,該區每位參合農民籌資總額提高到230元,其中各級政府補助200元(中央財政補助108元,省級財政補助75元,區財政補助17元),農民每人繳費30元。各級政府補助的每人200元納入住院統籌基金和門診統籌基金。農民繳納的每人30元分別納入住院統籌基金、門診統籌基金和家庭賬戶基金各10元。住院統籌基金用於參合農民住院補償,門診統籌基金用於普通門診費用補償和門診慢性病補償。家庭賬戶基金用於參合家庭個人在村衛生所和衛生院就診支出。
為進一步解決農民看病難問題,使國家的新農合政策更好地惠及農民,去年6月10日起,該區又上調了合作醫療的補償數額。在郊區人民醫院、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所門診看病費用補償比例,由過去的40%上調為50%。年內門診補償封頂線為家庭成員繳納門診統籌資金總額的4倍。在區、鄉兩級醫院采用純中草藥門診治療的由原來報銷70%,年內最多報銷500元,提高到報銷80%,年內最多報銷600元。普通門診就診范圍由鄉鎮級擴大到村級。每位參合農民在村衛生所看病年內最多可得到40元的補償。如每位農民繳納30元,在村衛生所看病,可獲得50元的補償(普通門診補償40元+個人賬戶補償10元)。若住院,還可享受到住院補償待遇。
對五種慢性病實行專科門診補償,即惡性腫瘤、腎病綜合癥透析、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股骨頭壞死、器官移植抗排異治療。市級(含本市以外的縣級以上定點醫療機構)定點醫療機構補償40%,郊區人民醫院補償50%,鄉鎮衛生院補償60%。年內最高補償封頂線為10000元。
兒童白血病、先天性心髒病在國家規定的定點醫院治療(包括住院)補償70%。另外,住院補償方面,市級(含市以外)醫療機構補償30%,起付線500元;提高了區醫院和鄉鎮衛生院的住院補償比例,區醫院由原來的補償60%提高到補償70%,鄉鎮衛生院由原來的補償65%提高到補償80%。起付線1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