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東北網黑龍江  >  政務·政策  >  政務
搜 索
哈市8名政協委員建議:將早教機構管理納入教育部門工作
2012-01-20 09:22:03 來源:東北網-黑龍江晨報  作者:王瑞
關注東北網
微博
Qzone

  東北網1月20日訊 近幾年,哈爾濱的早教機構如雨後春筍般地冒了出來,收費標准參差不齊,教育內容更是五花八門,令很多家長無所適從。對於哈爾濱早教市場管理的無序狀態,哈爾濱市政協委員尚穎等8名委員聯名上交提案,呼吁,並將其納入教育部門工作,從機構准入、師資培養、教材編審、收費標准等多方面加強規范。

  委員建議:規范早教市場納入教育部門管理

  尚穎委員說,0至3歲是兒童性格形成和個性培養的重要時期,兒童早期生活經歷和體驗對智力、性格及社會行為的形成有重大影響。因此,嬰幼兒的早期教育越來越受到社會和家長的重視。然而,早期教育在哈爾濱處於不成熟階段,早教機構還存在辦學資格認定無標准、師資認定無標准、收費無標准、課程教材設置無標准等一系列問題。

  因此,有關部門應加強早教機構的管理,尤其是應率先探索將0至3歲早教納入各級教育部門工作范疇,從機構准入、師資培養、教材編審、收費標准等多方面加強規范。

  聯名提交提案的部分委員還認為,哈爾濱應建立公益性早教網絡,規范早教市場。每個市(區)選擇1~2個試點,建立科學育兒的指導基地,為本轄區嬰幼兒早期教育提供示范;引導鼓勵幼兒園向0~3歲嬰幼兒延伸,實行幼兒教育“一貫制”;鼓勵社會資本以社區為依托,創辦早教機構,引導家庭、社會共同參與和關心嬰幼兒教育,形成較為完善的公益性早教網絡,全面提高嬰幼兒的發展潛力。同時,加強培育早教師資隊伍,實行0~3歲教育人員准入制,通過招聘有專業基礎的幼教人纔或集中培訓現有人員作為專職教師,在相關院校開設嬰教專業等途徑,解決師資匱乏的問題,將嬰、幼教老師納入教師職稱體系。

  記者調查:課程五花八門孩子興趣不大

  近日,記者以家長身份來到哈市南崗區一家早教班觀摩。通過監視器畫面,記者看到幾名兩三歲的小朋友正在上表演課。伴隨著播放的音樂,小朋友戴上動物耳朵形狀的道具,在老師和家長的帶領下表演。盡管老師和家長使出渾身解數吸引小朋友來模仿,但小朋友們卻無動於衷,除了一個呆呆地看著眼前滿頭大汗、又唱又跳的老師和家長外,其餘兩個孩子乾脆自由活動了。

  記者又走訪了哈市多家早教機構,發現每家早教機構設置的課程都不一樣,教育理念更是另人發懵,如“腦神經發育課程”、“中國蒙臺梭利早教事業開創者”、“蒙氏生活”和“蒙氏感官”等。面對如此五花八門的早教課程,孩子到底收獲有多大呢?3歲孩子的媽媽李軍坦言道,她幾個月前開始送孩子上早教課,但每堂課中只有個別環節可以引起孩子的興趣,大多數時都是四處亂走或在家長的控制下靜坐。家長也不確定這樣的課上下來能有多大收獲。

  據了解,哈市第一家早教機構成立於2001年,隨著十餘年的發展,一些全國連鎖早教機構陸續登陸哈爾濱,目前市場上現存品牌超過25家,實體店面近百家,每個機構根據自己的教學條件,明確劃分了消費群層次和收費標准。最便宜的早教課一節為30多元,貴的達到200多元一節課,最便宜的與最貴的價格相差6倍。如果按最貴的計算,一周一節課、一年48節課,僅學費就高達8000餘元,甚至超過一個大學生一年的學費。

  哈市不同的早教機構對於如何進行早期教育有著不同的理解,有的甚至截然相反。例如,有的早教機構強調,色彩對於寶寶的視覺感官刺激是明顯的,但有的早教機構則說,孩子不能分辨太鮮艷的色彩。幾乎所有的早教機構都聲稱采用“專家”精心編制的課程內容,但這些“專家”和教材的權威性又無法認證。

  早教機構的師資力量也令人擔懮。目前,哈爾濱市從事早教的機構多為民辦,有的投資人是搞教育的,有的並不懂教育,有的早教中心甚至與玩具商共同合作開辦。在招聘網上我們可以看到,早教機構招聘的教師只要是師范類畢業的就可以,對於是否有教師資格證較少過問。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