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1月30日訊 市場化牽引,城中村改造邁上新路。2011年全市計劃整體搬遷9個村,全部采取市場化運作與居民住宅置換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即在新選址住宅區上有住宅的農戶,實行同等面積置換,其他農戶享受棚戶區改造、沈陷區治理和泥草房改造優惠政策。茄子河區宏偉鎮的鹿山村、京石泉村,桃山區萬寶河鎮的萬寶村、桃山村,新興區紅旗鎮的紅鮮村、紅勝村、東昇村和曙光村等整體搬遷工程已全面展開。勃利縣拆遷榮興村城市棚戶區77戶,建設世紀新村C區,主體現已完工;拆遷蔬菜村城市棚戶區174戶,建設建業新城,工程已竣工;聖地亞7號小區1200套工程項目基本竣工。桃山區萬寶村整村改造建設項目一期352戶居民已全部搬遷完成,二期工程正上報省國土廳待批。良種場村已經列入北岸新城建設計劃中,已有24戶順利動遷。茄子河區中心河鄉全面啟動農民公寓三期工程,新建農民公寓樓24棟。宏偉鎮鹿山村、京石泉村“山泉新苑”農民公寓,一期工程竣工,已搬遷339戶,惠民二期棚改工程項目已納入市棚改辦統一運作。
試點牽引,小城鎮、新農村齊奔新路。重點抓了省市確定的各兩個試點鎮推進工作。萬寶河鎮萬寶村垂釣園工程在一期基礎上,又建設了三座景觀房及混凝土仿生回廊110米,投資350萬元將2.2萬平方米的魚池改建荷花池;茄子河區中心河鄉農民公寓三期,有15棟樓已開工建設。進行了富山村富山屯120戶沈陷區村民搬遷合並到富山村寶山屯及峻山村半截河點撤並准備工作;勃利縣啟動了雙河鎮省級“百鎮建設”工程,已投資1400萬元,按規劃進行鎮內道路建設、西大溝治理工程及東方紅村休閑廣場建設,並開工建設3棟農民住宅樓。金沙新區大力推進安居工程項目建設,應龍山花園小區項目一期工程提供住宅240套,完成鑫達新?小區項目詳細規劃設計,經濟適用房項目已竣工,提供保障性住房202套。全市開展了齊幫共助農村新型居民區建設。市財政下撥新農村建設扶持資金658萬元,重點扶持茄子河區鐵山鄉五星村、立新村,茄子河鎮興龍村,新興區長興鄉東新村建設,其中茄子河區鐵山鄉五星村扶持資金300萬元、立新村100萬元和茄子河鎮興龍村100萬元,新興區長興鄉東新村150萬元。企業幫村工作廣泛開展。全市所有煤化工企業、煤礦、建築企業以及規模以上的農產品加工業和餐飲業都參與幫村工作,共有122家企業、136家煤礦和122家市直中省直單位參與新農村幫建活動。
體制革新牽引,農村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呈現新動向。農村社區建設正逐步鋪開。茄子河區啟動20個行政村農村社區建設。投入20萬元,用於東勝、四新、五星3個社區的村屯綠化和一站式辦公大廳建設。新興區重點做好長興鄉馬鞍村農村社區建設工作,實行合署辦公。桃山區萬寶河鎮桃山村建設了服務大廳,安裝了電子大屏幕。各村的“一廳、二站、二室、一廣場”已建設完成。桃山區以桃山村為試點,探索啟動了“農事村辦”工作,明確五大程序、八大項工作內容,基本實現了農民辦事不出村,既方便了群眾,又提高了農村基層組織的管理水平。土地流轉工作迅速推進。全市2011年上半年土地流轉30萬畝,土地流轉累計已達到100萬畝。萬寶河鎮八道崗村、萬寶村實施了整村土地流轉。各類農村聯合經濟組織不斷增加。2011年共發展了4個農民專業合作社,即七臺河市鐵山獺兔養殖專業合作社、七臺河市葉東玉米專業合作社、新豐收玉米專業合作社、勃利縣金塘養豬專業合作社。茄子河區推進5個專業生產合作社的正規化典型建設。農村經紀人隊伍不斷壯大,目前已增至58個,有效地促進了新型農村經濟組織的發展壯大。新興區組建了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紅勝蔬菜協會,推進了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標准化建設,目前已有4家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達到省驗收標准。
持續傾斜牽引,財政支農力度邁出新步伐。2011年市財政和各區縣財政共計投放城鄉一體化項目資金和扶助資金約6.5億元。金融支農政策連續出臺,引導七臺河市各家金融機構加大“三農”貸款投入,逐步改善農村地區金融服務水平,積極推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同時提高農村信用社存貸比監管標准,增加支農貸款投放規模,優化信貸結構。選擇勃利縣作為試點地區,大力推廣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業務。截至去年11月末,轄區金融機構加大對農村信貸市場的宣傳和投放力度,“三農”貸款餘額為451872萬元;累計投放345776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3208萬元,增長7.93%;累計支持48639戶農戶,有力地促進了我市農村經濟發展。
基層建設牽引,人纔隊伍建設邁上新臺階。繼續實施村村大學生計劃。從農村選拔6人到東北林業大學、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學習農學、畜牧獸醫等技術類專業。提高村乾部待遇工作已經在全市推開。桃山區把村乾部獎勵指標與工資掛鉤,多勞多得,多獎多得,在保證村乾部補助待遇的基礎上,大大促進了村乾部想正事、辦實事的積極性,全面打破“乾好乾壞一個樣”的舊框框,真正起到了“鼓勵乾的,鞭策看的,推動慢的”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