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日報2月3日訊 正月裡的鄉村,處處鞭炮轟鳴,家家喜慶祥和。人們慶祝剛剛過去的好年景,憧憬新一年會更好。近日,本報攝影記者深入村屯,走進農家院,分享村民們由衷的喜悅,記錄他們不辭辛苦的忙碌,感受新農村發生的日新月異的變化。
在相機快門的一聲聲脆響中,我們用鏡頭定格了這樣一個個精彩動人的瞬間:《農機合作社的“一號文件”》記錄了一家農機合作社忙碌的正月,反映了當前農村經合組織迅猛的發展勢頭,正在推動我省農業現代化快速前行;《菜農溫室裡過大年》,通過拍攝哈爾濱市郊一家菜農新年的生產生活,告訴人們正是他們這樣默默付出的辛勞,纔有了收獲的甘甜;《鄉親爭當“文藝人”》,生動展現了糧食喜獲大豐收後,新一代農民可喜的精神面貌和健康的文化追求;而在《果農新年有“三盼”》、《種糧大戶的龍年心願》中,記者與水果之鄉東寧的一位果農和全省產糧大縣肇東市種糧大戶的貼心交流,了解到他們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堅定信心,以及心中所思所盼……我們記錄,我們感動。冬日的龍江大地,殘雪還未消融,但那無邊的春色似乎就在眼前。












(豐收喜悅篇)
鄉親爭當文藝人
時間:正月初九
地點:牡丹江市陽明區鐵嶺鎮青梅村
豐年慶有餘。村民鄒玉成的家中,曲悠揚、舞翩躚,炕上炕下一派熱鬧喜慶的場面(圖)。這是村裡文藝協會的會員正在排練元宵節的演出曲目。排練開始前,鄒玉成特意放了一掛長鞭(圖),預祝協會新的一年更加紅火。
青梅村的農民文藝協會共有46人,人人都有一手絕活。今年63歲的老鄒,吹拉彈唱樣樣精通,作為協會的一員骨乾,他家裡又很寬敞,於是每次排練搞活動的地點都安排在他家,成了名副其實的俱樂部。鄒玉成說,以前一到農閑的時候,村民們就整天打麻將玩撲克賭錢,自從有了這個文藝協會,大家有了更健康的休閑方式,平日聚在一起切磋唱功,演奏樂器,跳跳舞、扭扭秧歌,既陶冶心情,又鍛煉了身體。逢節假日,或村裡鎮裡有個什麼大事小情的,協會都要組織一場精彩的演出,影響力日益擴大。現在,不光老年人,一些年輕人也加入了他們的隊伍,有些會員已經開始收徒弟了。
種糧大戶的龍年心願
時間:正月初十
地點:肇東市姜家鎮雙安村
走進種糧大戶李連剛的家,230平方米磚瓦平房,西邊是一個經銷農藥化肥的“莊稼醫院” ,東邊是居住房。偌大的院子裡堆放著春耕用的化肥,一臺新買的轎車停在院子當中非常顯眼,旁邊還有一臺小型貨車。李連剛正在為村民講解如何辨別化肥真偽(圖)。
今年36歲的李連剛,去年承包了100畝地,種的玉米喜獲豐收,純收入8萬多元,全家上下其樂融融(圖)。李連剛兩口子還領記者去看了他即將竣工的新居。這是一棟商住一體的2層小樓,面積340平方米,緊鄰301國道,今年7月份種完莊稼地就能入住了(圖)。
“現在國家政策好,莊稼人的日子越過越有奔頭!”說起龍年心願,李連剛說,一方面希望農資價格保持平穩;另一方面,去年村裡有農戶遭受了風災,損失不小,他家玉米也發生大量倒伏現象,因此希望能通過農業保險給農民一個保障。
果農新年有“三盼”
時間:正月初九
地點:東寧縣東寧鎮萬鹿溝村
早上8點,記者和縣果樹蔬菜管理總站果樹股的許傳勇一起去果農王貴林家走訪。王貴林正和女兒在臨時庫房裡忙著給客戶挑選南果梨(圖)。年前,他家剛建了一個200平方米的兩層存儲窖,能儲存15萬公斤過冬水果。等王貴林把十幾箱水果包裝好了之後,邀上我們一起去果園看看。
在山路上,我們邊走邊聊。王貴林去年的3000多株果樹收獲了7萬多公斤水果,純收入9萬多元,秋天還儲存了1萬多公斤水果,在節前就賣了9000公斤,銷售額有2萬多元。
不過,喜中也有懮。王貴林說,果農一直是在靠天吃飯,這一帶水資源匱乏,遇到旱情,水果長的小而減產,如果能打幾眼機井就好了,有了充足的水源,水果產量就能翻一番;其次是果子收獲期比較集中,交通和運力不足成為問題;第三,果農現在對果園的土質方面還不太了解,希望有關部門每年也能給果園的土質進行測土配方,指出缺哪些養分,心裡就更有數了。
山上的果園,地面的積雪還沒有融化,密匝匝的果林正在陽光的照射下漸漸透出生機(圖)……
菜農溫室裡過大年
時間:正月初八
地點:哈爾濱市南崗區紅星村特色蔬菜種植基地
走進村民姜克成家的育苗溫室內看到,姜克成與幾個兒子都在忙碌著,他們在細心檢查新培育的苗床(圖)。
“今年春節,我們全家都是在這個苗床溫室裡度過的,沒辦法,時間緊吶,下月中旬12棟蔬菜大棚就開始栽種苗,一共要栽20萬株苗,我們從去年12月中旬就抓緊育苗,時間還不一定夠呢!”育苗最關鍵的就是掌握好溫度,白天要保持在28℃左右,晚上要在17℃。為此,他們父子夜裡輪番燒煤,保持恆溫和適當的濕度,防止發生催早病,避免爛根。“這一年下來,收入個20萬不成問題,累點苦點也值!”姜克成憨厚地笑道。
一盤苗弄好了,爺幾個就到外面抽煙歇一會兒(圖)。
去年,哈爾濱市南崗區投資2.06億元建設了紅星、興隆、紅旗中沃3個佔地面積5000畝的集中連片棚室蔬菜生產基地,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後,將年產新鮮、無公害蔬菜達2萬餘噸,佔省城特菜市場份額的70%以上。
農機合作社的
“一號文件”
時間:正月初九
地點:樺南縣
當多數村民還沈浸在節日的歡慶中時,孫斌就已經帶著幾個技術人員來到了他們的農機合作社,一方面檢查農機“健康”狀況(圖),翻閱分析過去一年中社員使用農機的意見表,查找問題以便整改;另一方面,大伙還在一起商量今年准備要上的幾個項目(圖)。
天氣很冷,但他們熱情很高,向記者介紹起合作社的情況來滔滔不絕。孫斌說,這是他們合作社新年的“一號文件”,怠慢不得。
樺南益民現代農業農機專業合作社,現有社員156人,大型拖拉機15臺套,大豆聯合收割機4臺,半喂入式水稻收割機4臺及各種配套農機具32臺套。2011年合作社完成機械作業面積5.2萬餘畝,作業范圍覆蓋了明義鄉的永昌、三合、團結、立新、清查等5個村。
今年,合作社打算再發展一個水田農機合作社和小型無人機航化合作社,這樣就能增加科技含量,進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實現標准化和規模化生產作業,輻射周邊更大的區域,帶動更多的農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