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網2月6日訊 午夜時分,一個人在燈下把玩骷髏頭會是什麼感覺?大家的第一感覺都是恐怖,可大慶市就有這麼一位怪人,他以此為樂,視骷髏頭為寶,每次看骷髏頭時都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充滿無限敬意。
怪人名叫孫德軍,是大慶市供銷聯社黨委書記。
大家可別小看了他手中的這件“寶貝”,被他視為珍寶的骷髏頭可大有來頭。這個人頭骨距今5330年,是大慶市迄今為止發現的時間最久遠、保存最為完整的人頭骨。
春節後,孫德軍做出驚人決定,要把寶貝捐出去。
一鍬挖出人頭骨
記者見到孫德軍時,他正在小心翼翼地查看著人頭骨。孫德軍說,這個人頭骨,他收藏了10年,如今要捐獻,有點捨不得,他想再仔細看看。
肇源縣義順鄉小拉哈屯附近有一個古遺址保護區,在保護區外,村民種地時常能撿到一些小物件,像陶罐、石器等。
2002年,孫德軍因為工作調動,要離開肇源縣,於是他帶著幾個朋友到古遺址參觀,也算是與工作了15年的肇源縣告別。
“不久前,我種地時,一鐵鍬挖出個人腦袋,村裡人怕不吉利,我又埋回了原處。”村民無意中的一句話,引起了孫德軍的注意,在村民的指引下,他將人頭骨挖了出來。
化石距今5330年
這個人頭骨化石整體呈暗紅色,石化感較重,拿在手裡沈甸甸的。最主要的是,這個人頭骨比較完整,下頜骨和牙齒都存較好。酷愛收藏的孫德軍斷定,這個人頭骨化石不一般,肯定有著久遠的歷史。
這個人頭骨重2.8公斤,口中保留著25顆牙齒,除上頜缺少5顆牙外,幾乎是完整的。
為了更好地了解這個人頭骨,他翻閱了大量的歷史資料,請教了多位國內權威的考古專家。
專家的結論出奇地一致,死者是一名青壯年。人頭骨石化比較嚴重,保存比較完整,是大慶市迄今為止發現最完整的人頭骨化石。
這個人頭骨距今到底多少年?為了找到答案,收藏圈裡的專家被孫德軍請教了個遍。
當他找到大慶市博物館館長張鳳禮時,張鳳禮建議他到權威部門鑒定,拿一顆牙齒就能鑒定出人頭骨的年代,如果想更精准,則需要利用一小塊骨頭。
2008年7月16日,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加速器質譜實驗室第四紀年代測定實驗室測試報告出來了:經加速器質譜AMS碳14測試確定,這個人頭骨是碳14年代(BP)5330年。
可能延伸大慶歷史
這個消息讓大慶市收藏圈炸開了鍋,藏友們都知道孫德軍淘到了寶貝,大家爭相觀摩,但都被孫德軍拒絕了。他將這個好消息第一個告訴了張鳳禮,張鳳禮顯得比孫德軍還要興奮。
張鳳禮說,肇源地區的人類歷史代表著大慶市的歷史。在大慶,肇源縣境內古人類活動遺址最多。現在,學術界普遍認為,肇源地區人類生存活動歷史是6500年,但是多年來,一直沒有找到直接的證據。如果孫德軍發現人頭骨出土地點准確,將成為肇源地區古人類活動最有力的證據。
孫德軍說,人頭骨化石是在小拉哈遺址附近發現的,證明5000多年前大慶市就有了人類活動,很有可能會使大慶市的歷史得到延伸。
擬復原先祖容貌
孫德軍說,剛出土時,人頭骨耳骨處的裂痕較小,後因空氣乾燥,導致裂縫增大。對頭頂淺白色的傷痕,孫德軍猜測,很可能是農戶挖掘時,鐵鍬等利器與人頭骨撞擊導致的。
“老孫,祝賀你啊,啥時候讓俺們也瞧一瞧,5000多年前先人長啥樣?”好奇的藏友們不停催促,隨著對人頭骨觀察的深入,孫德軍越來越迫切地想知道,5330年前,在大慶市活動的先人們的相貌。
為了完成這一心願,孫德軍數次到北京、上海等地,與國內外的權威科研部門聯系,試圖對人頭骨化石進行人像復原。但是,孫德軍一直沒有找到能夠復原人像的科研機構。不過,考古專家卻給出了肯定的答復,只要人頭骨化石下頜骨完整,就能通過高科技手段,對人頭骨化石進行人像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