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6日訊 去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面對停止森林主伐的不利因素,市委市政府積極采取措施,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工業生產保持平穩增長,經濟總量繼續擴大。去年實現工業增加值75.3億元,比2006年提高近一倍。經濟效益綜合指數持續攀昇,達到175.6點,創歷史最高。
從近幾年發展來看,我市工業經濟不斷優化,產業結構不斷調整,運行質量顯著提高,工業實力整體增強,工業技術進一步加快,重點企業跨上新臺階。全市木材精深加工業、冶金建材及礦業開發和綠色能源業蓬勃發展,培植了以光明家具、友春家具、格潤藥業、葵花藥業等一批優秀的骨乾企業。西鋼擴建、浩水改造、風電建設、興安紅酒業等一大批技術含量高、輻射帶動能力強的標志性項目相繼投產。鐵力鹿鳴鉬礦、西林8萬噸鉛冶煉等項目相繼開工。使我市工業整體水平得到進一步提昇,為第三次創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責任編輯:王凌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