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2月8日訊 近日深夜,兩名醉酒的儲戶來到道裡區一24小時自助銀行取款,由於意識不清醒,一連3次都沒有准確輸入密碼。此舉遭到了一夜晚專門在自助銀行內“打地鋪”男子的嘲諷,雙方發生爭執,並動起手來。10分鍾後,“打地鋪”的被打倒在地,凌晨被人發現時已經死亡。無獨有偶,一囊中羞澀的無業男子偽裝成儲戶的樣子,專門在自助銀行內盯梢勢單力薄的女儲戶,待其在提款機上操作時,便伺機進行搶劫。
記者從道裡公安分局了解到,每到夜晚派出所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報案,市民稱前往自助銀行取款時,卻發現屋內始終逗留著不明身份者,擔心取款遭遇意外,只好報警求助。面對這種情況,民警只好陪護市民完成存取款業務,或讓在室內逗留的不明身份者暫時回避。
自助銀行的方便之處,就在於儲戶可以在銀行8小時工作時間之外隨時辦理存取款業務。那麼在發案率相對較高、防范薄弱的夜晚,銀行保障儲戶隱私和安全的門禁系統又是怎樣的呢?4日,記者走訪了多家銀行發現, “一按即開”和“一推即進”是自助銀行門禁系統的“通病”。
在嵩山路的中國郵政儲蓄開發區郵電支局的自助銀行記者發現,門禁按鈕損壞,一推門即可進入。在嵩山路31號的工商銀行黃河支行的自助銀行門前記者看到,只要按下按鈕,任何人都可以隨意進入自助銀行。隨後,記者連續走訪了嵩山路55號的中國銀行、經緯街與經緯十二道街交口處的建設銀行、紅旗大街和黃河路交口處的招商銀行、交通銀行等多家自助銀行均發現了類似問題。記者發現,多數自助銀行都從銀行“獨立”出來,開闢了獨屋獨門,無需進入銀行便可直接辦理業務,這種方便性也帶來了治安管理的漏洞。
記者從建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了解到,從2004年開始,各家銀行的24小時自助銀行先後安裝了讀卡功能的門禁系統,即儲戶憑該行借記卡、信用卡刷卡進門。這種智能化管理的門禁系統在運行中弊端漸出:第一,這種門禁系統只有讀磁卡功能,沒有校對卡“身份”的功能,以至於用積分卡、會員卡等帶有磁條的卡便可開門。第二,一旦自助銀行內發生緊急狀況,無卡者無法進門實施營救。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南方一些省市相繼發生了高科技犯罪案件,即不法分子在門禁處安裝讀卡裝置,可復制銀行卡裡的一切信息,包括姓名、存款額等,接著他們又利用在ATM櫃員機上安裝的微型攝像頭“打探”到儲戶輸入的密碼,如此他們便復制出一張與儲戶一模一樣的銀行卡,再堂而皇之取款。
2010年,為了規避高科技犯罪,各銀行又相繼將“讀卡門禁”改成“按鈕門禁”,並在自助銀行內安裝監控攝像頭。然而,這“按鈕門禁”防君子,難防小人。
4日21時許,記者來到道裡區上海街的一招商銀行自助銀行看到,自助銀行就設立在營業大廳裡,每次有儲戶進出在ATM機操作業務時,銀行保安都會在一旁值班監督,儲戶們很有安全感。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哈市僅有為數不多的幾個儲蓄網點,在建設之初便將自助銀行的安全保障列入到銀行的整體規劃中,即夜晚在大廳內值班的保安既可照看銀行櫃臺之內,又可以顧及到自助銀行。 對此,黑龍江大學教授張奎志認為, “讀卡門禁”有漏洞, “按鈕門禁”又形同虛設,在搶劫、尋釁等案件接連發生的背景下,銀行有關部門應該制定相關措施,如加大保安管理力度、儲戶信息驗證門禁系統等措施,切實維護儲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