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陽街與大新街交口的爛尾樓。
東北網2月8日訊 走訪城市中的爛尾樓不難發現一個共同點———它們幾乎都在城市的繁華路段上。據了解,上世紀90年代初,隨著房地產開發熱潮的興起,一些單位和個人紛紛涉足房地產領域,由於盲目開發,市場定位不准,資金鏈斷裂,加之一些債權、債務等矛盾糾紛,致使一些房地產開發項目停工。
爛尾樓搶佔了多少城市資源,這筆經濟賬其實也不難算。恆祥家園小區與龍鳳大廈僅僅隔著一條哈藥路,目前該樓盤均價在每平方米8000元左右,而一道之隔的龍鳳大廈卻閑置了多年。
爛尾樓,不但破壞著城市的整體形象,也貪婪地侵佔著寶貴的土地資源。近幾年,近10處半截子工程摘掉了“爛尾樓”的帽子,但仍有近20處爛尾樓矗立在城市的鬧市區。市民們熱盼這些爛尾樓能盡快實現華麗轉身,成為城市一道真正的風景。
作為哈市的一條主要乾道,每到夜晚,新陽路兩旁華燈璀璨,展現著冰城靚麗多彩的一面。可是,在新陽路與哈藥路交口處的龍鳳大廈,與周遭的繁華顯得格格不入———兩座30層的高樓空蕩蕩地矗立在那裡,附近居民說,這兩座大樓在這兒已經有八九個年頭了。“新陽路與機場路連接,是一個城市的臉面。兩棟爛尾樓就像傷疤一樣,太難看了。一龍一鳳,並沒有名字上的風光。”
更遺憾的是,作為爛尾樓,龍鳳大廈並不孤單。
據相關部門統計數據顯示,哈市爛尾樓最多時候有33處之多,它們分散在城市中,成為一塊塊礙眼的傷疤。
位於道外區的桃花大廈是我市第一個復建並投入使用的爛尾樓項目,它以前的名字叫做“桃源大廈”。桃花大廈位於道外區景陽街201號,佔地面積1400平方米,規劃為地上19層、地下2層的賓館。它在1992年開工建設後,因資金缺乏等原因,在主體工程完工、外裝修完成的情況下於1994年停工。經過10年的等待,2005年,經市中級人民法院裁決將該項目進行拍賣,它被一公司拍下並更名為桃花大廈,實現了爛尾樓當年拍賣、當年建設、一年內竣工,為我市停緩建治理工作開了個好頭。據統計,近年來,全市已有好幾座爛尾樓走進復建流程。
業內人士透露,解決爛尾樓的問題並不簡單,有些涉及到法院和公安部門,項目還要經過法院裁定、拍賣或轉讓等流程。此外,部分爛尾樓由於空置時間太長,是續建還是重建都有待研究。
有人大代表提出,解決爛尾樓問題應堅持以市場為主導,以企業為主體,政府、法院、銀行共同介入,實施分類處置、分階段推進,給予經濟、審批、服務等必要的政策扶持。
采訪中,多位市民希望這些爛尾樓有一天能重現生機,真真正正地豎立起來,成為真正的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