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齊齊哈爾2月20日訊 數臺大型挖掘機轟隆作響,近百名身著熒光色馬夾的園林工人來回穿梭。鶴城的初春之際,中華東路中段正上演春潮湧動的一幕,不日,這片佔地2.8公傾的區域將華麗轉身,成為齊齊哈爾市街區中的一片新綠洲。
“再高一點,速度再放慢”。2月15日,在市園林處技術人員的指揮下,10顆大型榆樹“乘坐”專車順利抵達冬植現場,中華路楔形綠地也迎來首批“住戶”。早早在此等候的園林工人們立刻開始校正植樹位置、調整平衡、培土等各項工序,大家雖忙碌但也更興奮:“這些苗木個個高大挺拔,真是漂亮。聽說這25公分胸徑的家榆算是小型的,最大的榆樹胸徑有40公分,植樹這麼多年還沒看到過這麼大型的呢。”
大樹可謂是大自然的尤物,高大的樹身、挺拔的枝葉、飽滿的葉片,每棵樹木本身就是一處風景。若在城市的綠化中讓大樹落地,不僅會最大限度符合自然屬性,更可彰顯出我市一直追求的疏朗、大氣、通透的綠化風格。因此,我市在中華路楔形綠地樹木的選擇上一律以大規格本土樹種為主,包括了柳樹、糖槭、榆樹、樟子松和雲杉等品種,栽植總量將超過100株。除了兩棵40公分胸徑的榆樹外,其餘樹木的胸徑均在25公分左右,樹坨直徑2米以上,樹身高度均達4-5米。
除了“大手筆”的挑選樹木,中華路楔形綠地在景觀的規劃和設計上一路追隨自然的腳步。來自市園林處規劃設計科的馬林是此次的設計師,他告訴記者,地形設計是整片綠地最大的亮點。通過人工挖掘和填土,工作人員模擬自然地貌形態設計出了位置不同、大小不一的山包和山腰,百姓步行或驅車經過,抑或在高處俯矙,都能看到連綿起伏的視覺效果。同時,在景觀設計上也劃分出三大節點,且每一處風格迥異。首先在產權處門口綠地處栽植一棵高大落地柳樹,給人們一個即將進入大自然的信號;接下來在綠地中間區域鋪設大量草坪,並在特定位置配以常綠樹種營造出小森林的效果;第三個節點處則設置一大一小兩個山包,給百姓呈現出連綿起伏的動態美。三個景觀節點的打造可謂是動靜交叉,每一處都是亮點,都有特點。
“一座城市絕不能見縫插針,建滿樓房,而要見縫插綠,美化環境,綠色就是齊齊哈爾城市建設的最大特色,要把造林綠化變成一種文化傳承下去。”秉持市委副書記、市長韓冬炎的要求,我市的綠化理念逐漸深入人心,更在廣大綠化工作者的努力下一一實現。
不求樓高樓多,但求樹多樹好。我市堅持“退樓讓綠”,收回7個建樓地塊,重新高標准規劃和設計,力求在綠化上最大限度地滿足群眾的公共利益,做到了寧可政府少收入,也要使城市建設“多留遺產、少留遺憾”。把公園、游園作為城區集中綠化的主戰場,相繼完成了長庚園、東路園、冬韻園、曙光公園和嫩江公園等多個公園的綠化建設和昇級改造。還特別在城區多條街路的轉角處開闢了一批街頭小游園、小綠地和小片林,讓百姓出門500米內便可看見綠地,享受綠色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