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網雞西2月21日訊 一年之計在於春。恆山區充分利用農閑時節,積極開展了專家“下廚”、農民“點菜”為內容的“烹飪式”科技培訓活動,積極開展農業政策、技術、信息、知識“四下鄉”活動,區農委、畜牧局、林業局、農機站、兩鄉各部門與農民一起左右呼應、上下聯動,拉開了備春耕的大幕,敲響了備春耕的鑼鼓。
今年,恆山區備春耕預計共需資金4900萬元,其中農民自籌1500萬元,預計需要貸款3400萬元。全區預計需要種子352噸,現有農民自備種子7噸。農藥260噸、農膜300噸、化肥1900噸、柴油350噸。兩鄉已組織農資、種子、農藥等春耕物資供應部門做好了農用物資的儲備,確保物資需求。目前,該區各種子商店品種齊全,數量充足。金融部門已做好資金准備工作,確保了各項備春耕所需物資、資金全部下擺到位。
由於去冬今春恆山區范圍內降雪量極少,土壤表面積雪甚少,土壤?情較比往年嚴重。他們樹立“常年抗災奪豐收”的思想,將利用國家加大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的有利契機,大打抗旱水源井,進行清淤疏浚,提早截蓄桃花水,禁止水庫、塘壩向下游泄水,加大抗旱物資准備,保證抗旱資金及時到位,積極應對各種災害。
同時,該鄉積極組織農機站工作人員,深入基層提前開展農機具檢修工作。全區拖拉機應檢修450臺,已檢修380臺,佔應修的84%;農機具應檢修200臺(套),已檢修158臺(套),佔應修的80%;預計3月末檢修完畢。
在備春耕過程中,“四下鄉”、科技培訓助力。去年以來,該區積極開展“科普之冬”活動,已舉辦各級、各類培訓班20期,培訓農民1500人次,發放宣傳資料、科普圖書2500餘份。並積極開展“四下鄉活動”,從2月開始,他們組織科技人員,在每月5日、15日、25日定期開展“四下鄉”活動,突出“三項技術”和“一個示范帶動”,進一步抓好科技培訓。重點培訓水稻隔寒育壯苗、深松整地、農作物合理密植三項技術培訓工作。落實好水稻隔寒增溫育壯苗棚室建設前期各項准備工作,重點做好柳毛鄉新勝村新建30棟水稻隔寒增溫育壯苗棚室建設,力爭在3月中旬全部建設完成,為水稻育苗奠定基礎。
他們還定期深入農用物資經營場所進行檢查。全區目前街裡有12家農用物質經營網店,每三個村有一個農用物資輻射網店,區農委配合市農委相關部門對這些服務網店的種子、農藥、化肥等農用物資來源進行調查並進行定期檢查,使全區農用物資經營戶遵紀守法,讓農民放心購買農用物資,杜絕假冒偽劣農用物資進入市場。